第183章 分魂(第3/5頁)

洛元秋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前輩的影子?”

殷雪懷喉頭滾動,再三思量,方才開口:“我不會認錯,那就是夢裏年少時的我,不知為何,他竟從我的夢裏走了出來。我一路追隨他北上,發現他所行經的路與我從前走過的一模一樣……他朝人問路,便說自己受長輩托付,先去紫寧尋人,再到元洲去。”

洛元秋道:“既然它執著於此,前輩也無法阻攔,那何不幹脆就讓他去元洲看一眼?”

“他到不了元洲。”殷雪懷道:“順平十二年,恭帝不滿兩河輸運耗時費力,命苦役十萬另開鑿一河道連通東南。不曾想暴雨連月,饒水竟改道向西,新泰江堤壩毀於一旦,淹沒兩郡二十一縣……如今元洲已成一片汪洋。”

洛元秋手指輕叩桌案,若有所思。殷雪懷又道:“四年前你我於陰山下偶遇,你曾告訴過我,從陰山修為越深,越容易招致心魔。若是有一天見到了,就應該盡快除去。但我心中仍有一問,還需向你請教。”

洛元秋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他接著說,殷雪懷道:“影子當真是心魔所化嗎?”

洛元秋說:“不然前輩以為是什麽?”

殷雪懷沉吟片刻,道:“你應當還記得,渡過雪山腹地的湖上之後,就會看到那些像冰一般的石頭,它們無處不在,無論人走到何處,身影都會為石所映照,可謂是人在影在。最初我以為這就是試煉之中至為重要的一環,這些石頭非同尋常,能照出人心中的執念,一石映一影,心影相疊,如此反復,由此編織出天魔幻境。隨著行路漸遠,人在幻象之中越陷越深卻不自知,於是心魔漸起。只有破除幻象,才能真正從陰山裏走出來,於修士而言,這就是最大的考驗,想來你也是這麽以為的吧?”

洛元秋回憶了一番,托著下巴點頭:“看來前輩另有一番見解,願聞其詳。”

殷雪懷道:“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在神符明咒之中皆有取魂一道,令神魂暫分,以天魂為守,提命魂為契,靈慧魄為輔,用以繪符畫咒,其中奧妙無窮,非心力之堅者難成。由此可見,魂魄本可分離。”

洛元秋於此毫不陌生,道經常言三魂七魄,所謂的三魂便是指天魂、地魂、命魂;而七魄為天沖、靈慧、氣、力,中樞、精、英。而七魄則散於人身脈輪之中,天沖魄居頂輪,靈慧魄於眉心輪,氣魄在喉輪,力魄歸心輪,而中樞魄在臍輪,精魄行於陰陽輪,英魄落於海底輪。

人死後天魂歸天,地魂消散,命魂再入輪回;七魄為附形之物,身殞則消。

其中命魂常駐於身,修士靈力強弱皆與其密不可分;眉心輪蘊藏靈機,多為明目靜念,以便於審查萬物。如煉師爐中觀器,靠的便是靈慧魄,更有甚者,取靈慧魄之能附著於器物,以便增強法器威力。但此舉險之又險,稍有不慎己身魄力便會隨之消散,於是有邪修之流,以咒術專攝人靈慧魄用以煉器。

洛元秋道:“分魂一術歷來被視作大忌,如今更是少人有敢這麽去做。魂魄分離時的痛苦不亞於自裁,別說取魂了。”

殷雪懷卻說:“這種痛苦你我早已經經歷過了,難道你半點都不記得了嗎?”

洛元秋微怔:“什麽意思?”

“我想我們都猜錯了,那恐怕不是什麽幻影。”殷雪懷並起兩指在桌上輕輕一點,低聲道:“傳聞中陰山是魂歸之處,假如這說法是真,魂魄於此地聚散,再度輪回於天地之間。那生人從此而過,神魂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也被這樣一分再分?你我在天魔幻境之中所見到的一切,還有那所謂的心魔,是否就是我們自己?生死往復,若無置之於死地,何有來日生機?”

“但天道自有因果法則,生死輪回必不可免。”

“陰山之行,唯有經歷過死劫方能窺得一線生機……”

耳邊仿佛回響起當年天衢所言,如清夜聞鐘,重重砸在洛元秋心頭,那些從前深思終不得解的困惑在此刻一一相連,指向了一個她從未想過的答案。

如果她影子當真只是誕生於執念之中的心魔,為何卻能於現世裏頻頻現身?就該與那夜夢境中景瀾的心魔一般,出夢則失,本不該存於世間,更不會為人所見。

洛元秋喃喃道:“在陰山的時候,我在幻象裏刺中了自己,心魔所化的影子也隨之消散。但我離開陰山後,它卻依然再度出現了”

“原來那就是我被分出去的魂魄……”她低聲道:“人死後三魂寂滅,原是天地之間不可逆轉的法則。偏偏勘破生死才能破境,我殺了它,於是魂魄散去,便正對應了法則中的消亡一劫,越過生關死劫,由此而破境。”

殷雪懷嘆道:“如果我沒有猜錯,這被分出的魂魄僅有一些你過往的記憶,可卻是由它代替你承受輪回間的因果之力,便如道經中所說的塵影,歷經世劫、道心圓滿之後方能斬斷。與其說你殺的是自己的魂魄,倒不如說是與此身相連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