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寒山

因有眾同道大顯神通在前,洛元秋心裏微微慌亂。唱名的官員又喊了幾個名字,洛元秋瞥見周圍人目光閃爍,舉袖竊竊私語。

“寒山門?這是哪裏蹦出的窮酸地兒,怎麽聽起來有些耳熟?”

“……好像是有些熟悉,一時想不大起來。”

“咦,那不是戲班常排的狐仙鬼怪話本裏說的門派麽,怎地還真有?”

“呵呵,依老道愚見,怕是什麽人借著名頭,想叫太史局的大人們高看一眼罷了。只是這無名小派,連道統存否都未知,如何能入諸位大人們的眼?不過是跳梁小醜,自取其辱罷了。”

洛元秋默不作聲,在一旁聽了會,被叫到名字的人出列,她綴在末尾,跟著青袍官員從側門進了太史局。

路上想起方才聽到的那些話,洛元秋有幾分沮喪。

誠如門外眾同道所言,寒山一派,的確是聲名寥寥,與那些香火眾多、信徒如雲的大派相比,便如同皓月與螢火。

相傳高祖皇帝起事時,曾有一批擅長道術玄法的異士追隨,及至成業立國,便受封官職,賞賜山門,得以開宗立派。而太宗皇帝在位時,又曾廣封眾教,在朝廷設司天台,征召高人奇士,以輔佐朝務。

不過那都是老黃歷了,眾道林立相競爭輝的年代早已過去,孝宗大成年間哀王與長川五姓大族犯上作亂意圖謀反,廣納修道之士,以厭勝之術鏟除政敵,謀害一幹朝廷重臣。且暗中驅使精通道法的方術士,令駐守邊關的幾位大將軍接連遇害,邊防動蕩,朝綱不穩,險些釀成亡國的禍事。

自此以後,孝宗皇帝下令抓捕涉事的各派門人,封門滅教,剝奪高祖所賜玉清寶浩,鐵卷丹書,焚毀諸類道門典籍,嚴禁民眾投入教派,又設太史局以束眾教,凡各派門徒,都需登記在案;掌門更換,人事變動,需以文書稟奏太史局,待文書批閱後,方可施行。

洛元秋所屬的寒山門,曾追隨高祖皇帝起事,因在尋野之戰中出力良多,功勞甚偉,是少數曾得賜玉清寶浩的門派之一。

端宗正始年間,宰相柳道權詩雲:

人道蓬萊山萬重,又隔天水漫雲端。

朝行夕落風相伴,露潔霜白覆清寒。

月沉海底星當見,曉珠明照十二城。

問道何須尋北海,青雀西飛向寒山。

但寒山地處奇山險峰之側,獨對浩瀚江河,雖法門全備,卻無信眾參拜香火供之。故門徒寥寥,聲名不顯。歷經六朝,早已被世人遺忘,只在幾本稍有人氣的傳奇話本中偶被提及。

後因五姓之亂,寒山也尊從朝廷詔令,嚴束門徒。後為避禍事,主動遷往深山之中。從此以後,再無人知曉寒山所在。

而那些原本煊赫一時的大派也隨之泯滅,山門荒蕪,門徒盡散,時至今日已難尋蹤跡。寒山與之相比,能存留到現在,可謂是時運機緣所造。

這些都是洛元秋聽師父說起的,而在寒山門遷徙途中,玉清寶浩竟被人盜去了,失了這樣支撐山門的禦賜之物,當年的掌山怕官府知道,連帶全派上下都被捉去問罪,幹脆連太史局錄名都不去。以至太史局中無档留存,寒山幾代以來都在江湖漂泊,空有寒山之名,卻無門派之實,也不敢大肆張揚。

到了她師父玄清子這代,寒山已經沒落的不成樣子。從洛元秋有記憶以來,偌大山門中只得師徒二人,師伯常年在外,不知蹤影。待洛元秋長到十歲,師伯逝世,師父漸收了兩位師弟、三位師妹,這幾近凋敝的寒山門,才顯得有些人氣了。

“洛元秋?洛元秋何在?”

洛元秋才進官署門,便聽見有人叫她的名字,匆忙站了出來,囫圇行了個禮,只見一位藍袍官員坐在桌案前,手執一冊,身邊書令問道:“你就是洛元秋?”

洛元秋回過神,答道:“回大人,是我。”

官員皺了皺眉,手一擺,身側書令小步上前,俯身貼耳,片刻後直起身道:“你就是寒山門的弟子?可是這門派許多年都未入档太史局了,早已經被除名了。”

洛元秋摸摸袖子,道:“嗯……回大人的話,這其中有些誤會。鄙派在深山中,不問世事許多年,朝廷下令法時,當時的掌山全然不知曉,這才沒有入錄。不過當年朝廷所賜的憑證還在,我都帶來了,請大人一覽。”

她從袖中掏出一疊東西,書令伸手接過,轉呈藍袍官員,那官員撚了幾張紙,仔細辨了辨紅章,有些驚訝地道:“這些都是司天台的印。”

洛元秋尚未分清司天台與太史局的區別,約莫知道太史局有時需聽命司天台,司天台在太史局之上。

她遲疑地點了點頭,那藍袍官員也是一副猶豫的樣子,又與書令說了幾句話,書令神情漸漸凝重,不住點頭,最後與洛元秋道:“冬官正大人說,因你這文書古舊,印章也不甚清晰,須得送至司天台驗明真偽。這樣罷,你先在外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