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3頁)

他雖然沒有下令,然而宮女們都極有眼色,連忙拿起茶果涼扇等物要走,姜知意素來不怎麽與人為難的,見她們殷勤,也只得開口答謝:“多謝殿下美意。”

“無妨,”謝勿疑看了眼外面,各處隨員正忙著上瓜果點心,人來人往的並不方便,想了想道,“我與你一道過去吧。”

從這裏過去晴雪堂是沿著水邊的一條路,外苑引的是活水,從衍翠山腳下流過,繞著晴雪堂九曲回轉的一圈,此時水邊的蒲葦青蔥搖曳,有幾支垂下來伸到路上,謝勿疑用手壓住,免得葉子劃到姜知意:“姑娘小心些,這些蒲葦葉子劃到了就是一條口子。”

姜知意是知道的,小時候花園裏那個滿月小湖還在時,她也曾被湖邊的蒲葦劃到過手指:“殿下也小心些。”

“我不妨事,”謝勿疑等她走過去,手一松,柔韌的蒲葦梗彈回去,“從前隨先祖皇帝到這邊來時被劃過幾次,都習慣了。”

姜知意恍然意識到,他從前應當是常往外苑來的,據說先祖皇帝喜愛騎射,時常到外苑遊獵,先祖皇帝又極寵愛這個小兒子,走到哪裏都帶著他,也就難怪他對外苑的布局如此熟悉。

不過。姜知意悄悄看謝勿疑一眼,先祖皇帝喜愛騎射遊獵,按理說他最喜歡的兒子也該與他性情相投才對,難道世外高人般的謝勿疑,也是精於騎射的嗎?

謝勿疑覺察到她的打量,跟著看過來,姜知意連忙低了頭。

“我記得從前也是在這裏聽先祖皇帝說過,姑娘的先祖當年鎮守北境,率領麾下三萬軍士竭力死戰,擊退外族十萬大軍,拯救北境數十萬民眾,因此得武宗皇帝賞賜皇家園林,這份殊榮至今還不曾有第二個。”聽見謝勿疑說道,“如今姜侯在西州也是屢立戰功,西境因此得以安穩,當年先祖皇帝在時,常誇贊姜侯有乃祖之風。”

姜知意油然生出一股自豪之意。這些祖上的功勛所有姜家人都世代銘記,雖然她是女兒家,雖然她不必沖鋒陷陣,然而她心裏,也像父兄一般,將國家安危放在頭一位的:“父親時常教導我們,行伍之人,該當為國守土開疆,便是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姜侯赤膽忠心,令人敬佩。”謝勿疑點點頭,“從前在京時與姜侯見過幾次,可惜出京後離得雖然近,卻始終緣鏗一面。”

姜知意知道,非是緣鏗一面,而是為著規矩,邊將與藩王並不能見面,不覺又想起謝勿疑進京那天路邊遙遙的一瞥,當時姜雲滄說他見過謝勿疑,是什麽時候?又是因為什麽原因要冒著風險見面呢?

忽聽謝勿疑問道:“姑娘上次說的收糧之事,如今怎麽樣了?”

姜知意回過神來:“還在籌劃中。”

原本進行得順利,已經打聽清楚了糜子的行市,也聯絡了幾個來往京畿間販運糜子的糧販,但因為黃靜盈和離的事,便都中斷了。

“前幾天我偶然聽說,今年北邊廣裕、長水幾處糜子應當是豐年,豐年糧價壓得低,農戶人家出手也不容易,反倒比平常年景裏更愁賣,也許你和黃家姑娘可以讓人去那邊看看。”謝勿疑道。

姜知意有些意外,這情形她頭一次聽說,許是謝勿疑氣度的原因,提起農戶人家時天然便帶了悲憫的氣息,姜知意心中感慨,忙道:“好,我與黃姐姐商議一下,盡快讓人過去看看。”

跟著又想到,上次見面時他稱呼的還是黃夫人,如今已經改口叫黃姑娘了,他倒並不像尋常那些人似的,對於和離的女子各種避諱。

余光瞥見幾處翹起的飛檐,晴雪堂到了。

河水在堂前匯成寬闊的水面,水面上一架玉帶般的七孔拱橋橫跨而過,宮女們一左一右扶著姜知意上橋,謝勿疑避在路邊看著:“姑娘小心些。”

姜知意慢慢走上橋面,因著水脈環繞的緣故,此處果然比別處都涼爽許多,走幾步時回頭,謝勿疑依舊站在橋下沒有過來,姜知意反應過來,他還真是專程送她過來的,如今見她到了,也要回去了。

忙停住步子,斂衽行禮:“多謝殿下相送。”

“不必客氣。”謝勿疑站在原處,看著宮女們扶著姜知意走上拱橋最圓處,回身想要離開,瞧見來路上人影匆匆,沉浮正飛快地往這邊走。

這時候往這邊來,必是為了姜知意。謝勿疑停住步子,出聲提醒:“沈相。”

聲音不高不低,剛好夠姜知意聽見,回過頭時,沉浮消瘦的身影落入眼簾。

姜知意吃了一驚,腦中驀地跳出形銷骨立幾個字,然而定睛細看,距離太遠其實並不能看清楚什麽,方才那種強烈的感覺只不過是錯覺。

姜知意轉回身,聽見身後謝勿疑正與沉浮說話:“陛下在魚樂堂,我帶沈相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