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6/7頁)

而其他幾個宮人,一個燒火的黃門剛送進慎刑司,一個不甚就咬舌自盡了,另一個進過藥房的小宮女體弱多病,用刑半日就咽了氣,這兩人什麽都不能招了。

沈輕稚聽到這裏,微微嘆了口氣。

那黃門一定有鬼,但那小宮女就不好說了,要麽是幕後主使暗中動了手腳讓她死,要麽是她自己求死。

但這兩人定有疑點。

國孝是在一片風聲鶴唳裏結束的。

除服那一日,宮中上下原本應該歡騰起來,卻又因謀害皇後案而越發緊繃。

宮人們形色匆匆,不敢大聲說話,即便在坤和宮裏,小宮女和小黃門們也越發沉默寡言,臉上沒了笑意。

每個人都害怕。

之後幾日,蘇瑤華病情反反復復,好不折騰,待得她病情終於穩定下來,慎刑司才送來了好消息。

經過仔細排查審訊,也經所有一起跟齊光吃酒的姑姑們回憶,中途進來的姑姑裏有一個面生的。

她是外五所的管事嬤嬤,姓孫,不常在後宮裏走動,因此眾人對她皆不熟悉。

而這位管事嬤嬤正是四皇子的管教嬤嬤。

四皇子是弘治帝的幺子,是賢妃的兒子,他今年不過兩歲,話都說不清楚,一個稚齡孩童知道什麽?

那麽四皇子的管教嬤嬤辦事,是否也經了賢妃首肯?此事一下子便牽扯進一個皇子並一個娘娘。

慎刑司動作利落,先把這管教嬤嬤下獄審問,然後才去稟報賢妃。

慎刑司很客氣,他們一沒懷疑賢妃,二沒意有所指,三更不認為是四皇子的旨意,他們只說是有人挑撥離間,這才要把孫嬤嬤下慎刑司嚴加審訊,好審出幕後之人,全了賢妃的臉面。

慎刑司雖然嘴上好聽,但賢妃卻難受得不行。若當真是她做的倒還好說,就是打她罵她殺她都成,但問題是,這事根本就不是她所為。

氣得賢妃當場就把寢殿裏的青瓷花瓶給摔了,在緋煙宮裏大鬧一場,最終也不還是沒了聲音,到底沒有鬧到新帝面前。

她不敢。

她跟德妃淑妃不同,德妃淑妃兒子都大了,她的公主和皇子都還小,都得靠當今聖上恩養。

如今新帝登基,她自己都要搬去壽康宮跟其他幾人一起住,一雙兒女便也無法再養在身邊,四皇子便跟著一眾管事姑姑和太監們去了外五所靈濟齋。

這一住就要十幾年,待得十幾年後四皇子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才能出宮立府。

換句話說,為了一雙兒女,她只能低頭。

是以,抓一個嬤嬤這樣的小事,她到底還是忍了。

第二日,賢妃還領著大公主和四皇子親自登門看望皇後娘娘,讓兩個孩子好一通母後母後地喊,場面很是親切,上下皆是笑容,到底還是把面子找補些回來。

甚至在坤和宮見了沈輕稚,也笑著恭喜她一聲,說以後宮裏就是她們年輕人的天下了。比之沉不住氣的蔣蓮清,賢妃這樣的老資歷就顯得穩重得多。

而那個犯事的管事嬤嬤就只能留在慎刑司了。

這個管事嬤嬤原是內五所的管事,後因內五所一直無公主居住,便調去了外五所,但她調去外五所後卻並未留在外五所,先去賢妃的緋煙宮提前照料四皇子。

據她自己供述,她當日不過就是吃醉了酒同齊光玩笑幾句,而且並未說什麽不忠之言。

因四皇子年幼,四皇子在緋煙宮的靈濟齋也是爭鬥得厲害,四皇子最喜歡身邊的一個小黃門,那小黃門說什麽四皇子都覺得好,最能帶著他瞎玩,而他們這種有正式品級的女官和太監反而不如一個小毛孩。

這可怎麽忍?

宮裏最講究資歷,沒資歷的永遠爬不到姑姑和公公們頭上。

這小黃門可是惹了眾怒,沒過三五日就被靈濟齋的管事公公找了個由頭,直接趕去了雜役局,再也回不來緋煙宮了。

孫嬤嬤吃醉了酒,會勸齊光,就是想起了之前這件小事。

她只是說要想在貴人們身邊出頭,不能光憑貴人們的喜愛,得把對手都打趴下去,對手都不在貴人們身邊,她們才能看到自己。

她就是有感而發,隨意而言,就這麽簡單。

在嚴刑拷打之後,孫嬤嬤還是一口咬定自己沒說任何不敬之言,她能去伺候小皇子還是皇後娘娘的口諭,她感激還來不及,給她一萬個膽子她也不敢謀害皇後。

她瘋了不成?

這個孫嬤嬤看似沒有任何意圖,但壞就壞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齊光卻聽進去了。

她不僅聽,還確實動了手。

齊光這一手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動作時恰好後面的宮人便得了口信,順勢做了個連環計,以至皇後被毒害。

那麽到底意外還是連環計,誰也說不清了,孫嬤嬤和齊光都審不出任何額外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