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這個題親自來解(第2/3頁)

更重要的是,後世的那些解說者大多學的是日本棋,他們熟悉的是曾經的日本圍棋理念——大家當然都知道,以小目為主的日本圍棋理念和中古棋有很大不同,這樣以日本圍棋理念去講解中古棋,出現謬誤不僅非常正常,其實也在所難免。

一如後世狗狗圍棋那樣的“開局點三三”,這用過去的日本圍棋理論是無論如何都解釋不清的。

這其中唯一不同就是:狗狗的實力太強橫了,就算你解釋不通也必須接受,而範施呢,反正後人又沒法和他們交手,所以那些謬誤一直存在了幾百年。

第二,中古棋的中盤戰鬥力太強悍了,就拿“當湖三”來說,那盤棋呈現的中盤戰鬥,不僅要超過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大部分現代棋局,即便在進入新世紀後,在狗狗出世以前,也少有現代棋譜能和“當湖三”相比。

所以說句不客氣的話,後世的很多解說者——不能說他們沒看懂,但幾乎沒有一個人吃透,所以在解說時候不僅謬誤百出,甚至還出現南轅北轍的情況。

李襄屏記得自己前世看各個年代各個版本對“當湖三”的解釋,都認為在行至中盤的時候,由於老施之前一個選擇可能有問題,不僅葬送了序盤的少許優勢,並且直接陷入苦戰,讓自己處於受攻境地。

然後在後面的攻防戰當中,範西屏卻莫名其妙下軟了,甚至有屠龍的機會都沒有下手,放棄好幾個一錘定音的機會,完全沒有表現出一個古棋聖的正常水準。

這樣等到第一階段攻防戰結束,老施弄出一個大型雙活,這樣就算是暫時站穩腳跟了,然而等他剛剛站穩腳跟,卻馬上又出現致命失誤,遭到範棋聖一連串排山倒海般的攻擊,直接把比賽帶走。

以上就是幾乎所有版本講解的主脈絡,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脈絡,這當然就導致大家對“當湖三”評價不高了,因為那些點評假如正確的話,那盤棋完全就是“錯進錯出”,別說是什麽傳世名譜了,連範施的正常水準都沒達到。

那麽這樣的脈絡正確嗎?

當年李家慶老師用他40年的潛心研究告訴大家,不僅如此,後來等狗狗出世以後,有人拿“當湖三”去遛狗,狗狗也告訴大家,這個脈絡完全錯誤。

那盤棋的真相是:在100手之前,老施一直下得很好,他一直穩穩的把控局勢,並且一直保持著微弱優勢,他不僅沒有受攻,沒有陷入苦戰,真正受到攻擊的一方其實是範棋聖才對——

瞧瞧,過去那些解說者,連攻守立場都完全搞錯,那麽這樣的講解和點評當然就是南轅北轍了,不可能不出現錯誤。

而連這種攻守立場都搞不清,這其實就是算路的差距,實力的差距,證明至少在中盤戰鬥力方面,他們並沒有達到範施的高度。

當然嘍,那些講解者也說對了一部分,也就是在第一個大型攻防戰結束之後(具體就是那個大型雙活完成後不久)老施確實是出現了失誤,這讓範棋聖一波攻擊把比賽帶走。

不過李襄屏想說的是,當他後世看過“當湖三”的“遛狗”之後,他倒是覺得老施出現失誤是人之常情,只要是人類就在所難免。

畢竟在一盤圍棋比賽當中,當一個計算量非常大的大型攻防結束,人類棋手就很容易松懈,尤其當你還處於優勢,那就更不容易進行節奏切換——

老施當時其實就是出現了這個問題,因為當那個雙活出現,當時的局面肯定是他優勢,所以他就沒有做好這種節奏切換,幾步棋之後就下出敗著。

反觀範聖就不同,他當時的判斷肯定和老施一樣,知道自己形勢稍差,這樣站在他的立場,他當然就不敢有任何松懈。

“襄屏小友,現在請幫我落子某處某處。”

“咦!襄屏小友?襄屏小友……”

面對老施的連連發聲,李襄屏卻像是完全沒聽到一般,他抱頭對著棋盤苦思——

還是之前說的,今天這盤進程和“當湖三”很像。

尤其是小李剛才那手棋,和“當湖三”的轉折點就更像。

這是一步“斷”,是“棋從斷處生”的那個“斷”。

真實歷史中的“當湖三”,老施就是從那手“斷”開始走上了不歸路。

不僅如此,這其中還有一個細節讓李襄屏印象深刻,那就是李家慶老師在解說當湖三的時候,由於李老師畢竟是業余棋手,所以他說根據他的拆解,只要範西屏走到那步“斷”,施襄夏好像總是要差一點。

然而根據後來的遛狗,國產的“絕藝”告訴李襄屏,李老師的這個說法還是有誤,“絕藝”幫老施找到一個匪夷所思的抵抗,依然能夠維持微弱的優勢。

所謂“千古無同局”,今天的棋形當然和“當湖三”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