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這個題親自來解

提到“當湖三”,那確實是挺有意思的一盤棋。

懂點圍棋的當然都知道,“當湖十局”極其有名,從它誕生之日開始,就被譽為中古棋的最巔峰。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從清代開始,再到民國,再到現代,一直有名家棋手對那11盤棋進行講解和評述。

長期以來,“當湖三”一直被認為是“當湖十局”中質量最低的,且不說和公認最精彩最激烈的“當湖七”,“當湖八”相比,就算和其他幾盤棋相比,“當湖三”也顯得精妙程度不夠,對局雙方的失誤和漏招更是“當湖十局”中之最。

直到在真實歷史中的幾年之後,申城的李家慶老師憑借他對中古棋的熱愛,憑借他對“當湖十局”將近40年的研究,在當年的“圍棋TV”當中對“當湖三”進行詳細的拆解和分析,並分享他自己的心得,他很明確的告訴大家:

“當湖三”同樣是一局不可多得的傳世名譜!

在前世的時候,李襄屏其實就已經看過李家慶老師的視頻講,並且他當時就被李家慶老施折服,認可了他的觀點。

而到了現在,李襄屏都研習那麽長時間狗招了,並且“當湖”的當事人之一都已經成為他的外掛了,他對“當湖三”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現在的李襄屏認為:“當湖三”不僅是人類圍棋範疇的傳世名譜,更可以當作是範施二人的代表作。

無他,因為一張棋譜想當作“代表作”的話,李襄屏認為有一個基本要求:這張棋譜必須要有鮮明的特征,能比較明顯的看到對局者的棋風和特點,並且還能通過這張棋譜,感受到兩人棋風的差異,這樣的棋譜才能成為“代表作”。

為什麽這樣說呢,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年的日本“六超”當中有兩位風格非常鮮明的棋手,一位是“宇宙流”武宮正樹先生,一位是“鉆地鼬鼠”老趙趙治勛。

然而盡管他們的風格是如此鮮明,但是在他們的職業生涯,那也不是之下一種棋的,也就說武宮同樣會下取地的棋,老趙圍起大模樣來同樣像模像樣。

這其中武宮還少點,但老趙用“宇宙流”戰法獲勝的棋局其實相當多。

但是很明顯,老趙用“宇宙流”取勝的戰例,就不適合當他的代表作了,因為那樣一些棋譜,體現不了他“鉆地鼬鼠”這個最大的特點。

而在李襄屏眼中,“當湖三”應該就可以看作是範施二人的代表作了。

因為在那盤棋當中,兩人的風格都得到近乎完美的展示,並且展現出來的差異性,其實還要超過公認水平更高的“當湖七”和“當湖八”,所以這就是“當湖三”有意思的地方。

至於說到範施二人的棋風差異——嗯,請體諒李襄屏只是一個學渣理工男,所以就他那點文字素養,他還真說不太清楚這個問題,所以想來想去,那還是只能借鑒一下古人對範施的評價:

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擺尾,莫測首尾,定庵則邃密精嚴,如老驥馳騁,不失步驟。

嗯,像這種一看就很有文化的形容,那其實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反正像李襄屏這種沒什麽文化的人,他的“意會”是這樣:

範西屏就像現代那種最頂級的學霸文科生,他的棋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而老施呢?那當然就是一個頂級學霸理工男,他下的棋沒有範棋聖好看,也沒有那麽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他卻非常擅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範施二人交手,無論對手出什麽樣的難題,老施好像都能在棋盤上找到解決辦法,這也是他能在“當湖”中多勝一局的原因。

而曾經被認為質量一般的“當湖三”,就把兩人不同的鮮明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所以李襄屏認為這可以算是兩人的代表作。

既然是代表作,那麽另外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來了:既然這盤棋的質量相當之高,都有資格稱為“傳世名譜”,那麽在之後的幾百年間,為什麽那麽多名家高手對它評價不高呢?甚至還認為是“當湖”中質量最差的一局?

李襄屏認為這就是關鍵,要了解中古棋最大的特點以及範施二人最大的棋風差異,恰恰就可以在那些錯誤的點評中找到答案。

在歷史上,各個年代的棋手對“當湖三”的點評出現非常多的謬誤,李襄屏現在歸納一下,出現那些謬誤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後輩棋手的傲慢和偏見。

畢竟“進化論”之類的理念根深蒂固,後世棋手無論表現得有多尊重範施,但潛意識裏總認為圍棋技術可以累積,根據時代的發展,圍棋水平總在進步,這樣在解說和點評的時候——

可能連解說者自己都沒注意到,他們其實已經在俯視“當湖”,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在進行講解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