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第4/6頁)

下屬:“……”胡參政這是醒悟了還是沒醒悟?他該怎麽向李公回話?

算了,照實說吧。他嘆了口氣,苦笑不已。

他沒告訴胡惟庸,雖是李公讓他來提醒,但李公說,這是太子的意思。其實皇上和李公,都還沒想到什麽南人北人老鄉同鄉那裏去。

他當時接受命令的時候,劉丞相等人也在。他還記得劉丞相等人長籲短嘆,說還是太子有遠見,免了他們未來大禍。

那位下屬擦了擦汗水,低聲自言自語道:“太子幼時傳聞我信了,我真的全信了。”

可怕,真的太可怕!

胡惟庸興沖沖去找朱標認罪的時候,朱標正在接待大理寺官員。

大理寺古時又叫廷尉,相當於最高法院,負責勘定刑罰,再交給刑部審核。

自明中期後,大理寺職責和刑部掉了個位置,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審核。現在的大理寺還是法院以及兼任一部分警察部門的職責。

前來拜見朱標的是大理寺丞吳庸。大理寺丞即俗稱的“判官”,根據最後審訊結果定罪判刑,雖只是從六品上,但權力很大,且有能直接面聖的權力。

兩廣大案的事本不為朱標管理,但吳庸現在見不到皇帝,只能上折子,折子就到了朱標手中。

朱標第一眼看到折子的時候,本想直接把折子送給自家爹看,但他多看了一眼,直接把吳庸召來。

吳庸跪在地上,十分誠懇地闡述自己的建議,一臉疾惡如仇。

朱標平時召集官員,在對方進門時就會直接賜座。但吳庸進門口,他讓吳庸紮紮實實跪到現在。

待吳庸說完自己的建議後,朱標慢悠悠道:“兩廣所損失的糧食都賣給了各地富戶,所以你認為應該向富戶追繳販賣的糧食?”

“是!理應如此!”吳庸正氣十足道。

朱標問道:“那追繳販賣的糧食時,需要返還給他們銀錢嗎?”

吳庸皺眉:“為何要返還?應該重重的懲罰他們!”

朱標笑了:“但他們買糧的時候,怎麽知道自己買的是官員貪來的糧食?他們花費了應付的錢買到了糧食,現在卻說這些糧食是官府的,他們不僅要把糧食還回來,還要上繳罰款,甚至遭罪流放?吳庸啊吳庸啊,我可是當了這麽多年的地方官,你看我像是能被你蒙蔽的人嗎?”

吳庸立刻道:“太子,你這是何意?”

朱標沒有回答,再次反問道:“你身為大理寺丞,應該熟讀律令吧?”

吳庸道:“當然!”

朱標問道:“那《大明律》中的《刑律》‘經濟科’分類‘偷盜’條款,對贓物追繳的界定,你肯定知道。你熟讀律令啊。所以,你這是誆我,引我故意犯錯嗎?”

吳庸大驚失色:“下官絕無此意!”

朱標再次笑了:“你不是說你熟讀律令?兩廣大案,大理寺眾卿應該把相關律條翻爛了,怎麽,你不知道?太子是儲君,也是君,你是說大理寺眾卿忙碌的時候,你不僅怠工瀆職,現在還要欺君嗎?”

被內侍叫進門的胡惟庸:“……”我是不是不應該在這裏?

他硬著頭皮要下拜,被朱標提前免禮賜座。

“胡參政,你稍等一下,等我處理完此事。”朱標微笑道,“大理寺丞吳庸,你是誆我,還是欺君?”

吳庸臉上的正氣再也維持不下去,身體微微顫抖,不斷磕頭:“下官絕無此意,絕無此意啊!”

朱標笑道:“你呈上這折子只有兩個原因,第一,明知故犯,引我……啊,這折子是給皇帝的,那就是引皇帝違反《大明律》,殘害百姓;要麽是你不僅學藝不精,還在大理寺眾卿都在忙碌的時候怠工瀆職,連《大明律》相關律條都沒有看過,但你卻對我說你熟讀《大明律》,這就是欺君。”

“二選一。”朱標轉了轉大拇指上的玉扳指,笑容依舊,“兩個都是抄家滅族的重罪。”

吳庸只能不斷磕頭,不敢搭話。

“不過你只是一小小大理寺卿,怎會如此大膽,連家人都不要了,要拉著他們一同下地獄?”朱標緩緩轉動玉扳指,做沉思狀,“讓我想想,誰會讓你做這種事?”

朱標在來南京後,第一件事就是調出朝廷官吏档案,把對方籍貫家世親戚,能背的就背下來。

楊憲就是搜集情報的頭子,最近忙得不可開交。

朱元璋看了楊憲搜集的資料都忍不住對馬秀英嘆息,如果不是有標兒能壓住楊憲,他未來恐怕會殺了楊憲。

有了過目不忘的本事,朱標一目十行,迅速掌握了朝堂官吏的情況。

現在他將吳庸的籍貫、家世、姻親、師長、友人等關系娓娓道來,慢悠悠梳理吳庸的人際關系,猜測是誰讓吳庸來當這個出頭鳥。

朱標一邊分析,一邊笑著補充“這都是猜測,我只是說說而已,不會問他們的罪,別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