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第3/6頁)

沒想到劉基那個老小子嘴上說著“我一定要待在禦史台”,結果居然說話不算話?

不,劉基也不算說話不算話,他還兼著禦史台的職責。

但葉錚好不容易被“趕”出了中書省,他以為自己好歹也還是能當副相。

結果來了個一直沒在朝堂出現的地方官章溢,突然就坐上了副相的位置。

這個不聲不響的章溢是哪來的?!

現在之後發生的事,讓削尖了腦袋往上爬的胡惟庸更絕望。

兩廣發生大案,皇帝匆匆離京,召集外放出去的葉錚和宋濂回京,只余葉琛在外地。

中書省現在能當丞相的人太多了,胡惟庸根本排不上號。

剛嘗到權力的滋味,門下高朋滿座,賓客雲集,以前看不起他的朝中重臣皆對他以禮相待,怎麽突然就離權力中樞越來越遠了呢?

幸好胡惟庸以前一門心思想往中書省上層鉆營,只顧著討好左右丞相,沒來得及和文臣們交好,所以這次兩廣大案和他沒關系。所以在六部官員基本都在牢中辦公,諸公都陪著皇帝辦案的時候,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他成為中書省目前實質上的總管。

胡惟庸又動了小心思。太子監國,他要讓太子看出自己的能耐,所以讓太子遇到一點小麻煩再向他求助,他就能指點太子,讓太子對他敬佩。太子認可他的本事,他未來的前程也不會差啊!

結果,他想太多。太子根本沒發現他的小心思,輕輕松松就把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他的下屬忍不住勸說道:“胡參政,我們都是跟隨陛下的老人,早就見識過太子的厲害。”

胡惟庸神情恍惚:“是啊,早就見識過太子厲害的名聲。可那時候太子才幾歲?正因為太子的名聲太過厲害,我才不信啊。”

胡惟庸雖是在朱元璋攻占南京後就投奔朱元璋,但他一直在外地做官,並未進入權力中樞,自然也沒有親眼見到那位神童標兒的本事。

朱標五六歲的時候就傳出比大部分成年人還厲害的傳聞,正常人也不會信吧?

現在朱標身份公布,朝中一些本來就不怎麽相信朱標名聲的人,立刻就以為自己找到了理由。

朱標是太子,所以皇上給朱標刷名氣,多正常!

“胡參政,就算太子幼年的事我們沒有親眼見到,但北直隸和安南的事總是真的。太子深不可測,不要再試探了。”下屬道。

胡惟庸攥緊了拳頭:“北直隸和安南有燕王、曹國公等人……”

“胡參政!”下屬忍不住以下犯上了,“你睜開你的眼睛看看現在的太子!就算北直隸和安南的事你不信,當初宮門口的事你總是親眼看見,現在太子的能力你也親眼看著,你還不信嗎!你為何非要不信!”

胡惟庸身體一震,然後身形逐漸佝僂。

是啊,太子厲害不是一件好事嗎?為什麽他非要不信,親眼見到了也不信?

他眼神躲閃,嘴唇翕動,說不出話來。

下屬一語喝醒夢中人,胡惟庸終於察覺了自己真正的期望。

為何不信?不是不信,是不願意信啊。

如果太子真的如傳聞中那樣厲害,那他的積極鉆營能得到什麽?

現在前有劉基、章溢、葉錚、葉琛、王袆等人,後有太子親手培養的官學學生,他要怎樣才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當官就要當最大的官。自己有這樣的能力,為何不能實現這樣的願望?!

“我……我……”胡惟庸握緊的雙拳微微顫抖,半晌說不出話來。

下屬嘆了口氣,對胡惟庸作揖:“下官得胡參政提拔才有今日之景,胡參政是下官伯樂。下官實在不願意胡參政走入歧途。朝中百官被皇上殺了多少次?為何還有人看輕皇上?而太子……若傳聞都是真的,太子自幼就從未輸過!看看那些被太子逼得認罪自殺的官員,太子什麽都不做,就能讓他們絕望!”

胡惟庸喃喃道:“那我該如何做?”

下屬道:“以太子的聰慧,胡參政的小心思,他不會沒發現。以太子長久以來的風評,他處事雖然嚴厲,但對待周圍人也寬和。”

下屬沒有詳細說明應該如何做,但胡惟庸雖被權力欲蒙了心,腦袋卻不蠢,立刻明白了下屬的未盡之意。

他也察覺了另一件事。

“你……你這話是有人在背後指使對吧!”胡惟庸驚駭道。

下屬坦然道:“李公是我倆同鄉,他希望你能醒悟。無論是李公還是皇上,都認為朝中文官首領只有南人,並不穩妥。”

胡惟庸先是一愣,然後拍著大腿笑道:“對啊!劉伯溫他們都是南人!我不僅是李公老鄉,也是皇上老鄉!皇上還是記著我!我這就去向太子認錯!”

說完,他越過下屬就撩著袍子飛速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