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明主導絲綢之路(第4/4頁)

這些田地除了普通種糧食和交稅充盈國庫之外,大部分都種上了經濟作物。現在還有小部分田地成為新糧種的試驗田。

朱標目前紡紗織布的原材料是足夠的。

他現在就要用機器擠垮南方的紡織工坊,收割南方經過多次遷徙,仍舊剪不斷理還亂的當地豪強勢力,讓他們破產。

之後朱標會賣機器,指導他們改革工廠,並且逼迫他們加入紡織協會,制定最低薪資和最高工作時間等業內規則,將工業化第一步的秩序定下來。

等規則定下,朱標就會給爹上折子,讓爹通過相關法律,進一步約束工業化的弊端。

工業化是為了讓百姓過得更好,血腥野蠻的擴張不可取。這不符合我們華夏的傳統。

“這麽多布,我們能賣得出去嗎?”李貞有點擔心。

朱標笑道:“不用擔心,我們大明內部市場還是很有潛力的。趁著現在百姓們都在種糧食,給他們賣便宜的布,讓他們習慣了買布,這市場就確定了下來。我們還有高麗和倭國的市場,南洋的市場等大越國騷亂平定,也會向我們敞開。”

朱標擡頭看著墻上掛著的地圖:“通過南洋,向西方的門戶也打開了。我們的市場很大很大,只需要認認真真和和平平地做生意,就能賺得很多。”

是啊,只需要和平地做生意,就能很有錢,所以朱標不明白為什麽近現代史上的那些國家非要血腥擴張。

用一點點發展速度,去換得良心和道德的安寧,換得更高的精神需求,難道不好嗎?

從漢朝時,我們的西域絲綢之路都是大家都有得賺,大家都一起賺。

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也養活了沿途的一批小國家。

明明大家都可以一起繁榮。

朱標想,現在這個大航海時代是大明開啟和主導。他希望新的絲綢之路,仍舊和以前一樣,是一條共同繁榮昌盛之路。

李貞聽著朱標的期望,先露出向往,然後道:“但許多國家都很短視,他們恐怕不想和別人一起繁盛。”

朱標背著雙手,看著墻上地圖上廣袤的地圖,平靜道:“我擴建大明的海軍,就是為了和他們講道理。我相信有大明的海軍在,他們一定會認可大明制定的秩序,一定會認可大明共同富裕的理念。”

李貞微愣,然後失笑:“標兒說得對。他們一定會認可。”

秩序和理念,都在大明海軍的航程範圍內。

李貞參觀完海軍基地之後,非常認可這件事。

相信其他國家也會認可。

朱標從桌子上拿起一個圖釘,釘在了高麗的地圖上。

“首先,解決這裏的問題。”

洪武六年春,高麗王殺主持國內改革的權臣辛旽,國內改革派勢力衰落,保守派勢力上升,朝堂一片混亂。

高麗王選長相俊秀的貴族子弟入宮伺候,名義上是培養心腹,實際上是滿足需求。

後來這群貴族子弟惑亂後宮,弄出了人命。

他們懼怕高麗王的懲罰,居然行刺高麗王。

高麗王崩,沒有正統繼承人。

此刻,一個大臣牽出一個孩子,說是高麗王的私生子。

廖永忠冷笑:“你說是就是?證據呢?”

高麗一眾大臣噤如寒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