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朱標也沒料到的事(第4/6頁)

趙老先生大笑。

兩個老頭子向勞動改造營的軍官請了假,回了一趟北京城。

他們還沒進城門,王亮的那盆花就輸給趙老先生了——城門口排著長長一隊推著小推車的百姓,小推車上的籮筐中都是稻谷小麥。

如果不是士兵們正在努力勸說百姓們把糧食運回去,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官府運糧或者征糧呢。

王亮站在城門口,看著這壯觀的情形,半晌無語。

趙老先生笑道:“看吧,我說對了。”

王亮沉默了半晌,聲音顫抖道:“這就是民心?”

趙老先生笑得更響亮了:“老百姓是知恩的。”

王亮尖銳道:“如果知省不想讓老百姓送糧食給他,又為何要在報紙上說這件事?”

趙老先生搖頭:“這我就不知道了。”

“這個我來解釋吧!”

王亮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他回過頭,看到知省朱標的親爹朱國瑞正笑著站在他身後,看著長長的百姓運糧隊。

朱國瑞偶爾會來找王亮聊天,學習元代朝堂的一些運作。所以作為王亮同時的趙老先生也認識“朱大商人”朱國瑞。

“朱老大人,你親自來勸說百姓回去?”趙老先生好奇道。

朱元璋連連擺手:“老先生叫我國瑞就好。”

趙老先生笑道:“你是知省的父親,我還是叫你朱老大人更好。”

朱元璋無奈:“行,唉,你們這些儒生太在乎這些禮儀稱呼。”

王亮避過朱元璋的抱怨不談,問道:“朱老大人知道原因?”

朱元璋笑著點頭:“標兒說,就算他不說,當百姓知道最初大軍出征東北只是假動作,其實大軍是先去了草原,然後才去東北後,都能猜到北直隸的糧倉估計要空了。他們恐怕正惶惶不安呢。所以與其讓恐慌蔓延,不如自己把事情挑明。”

王亮疑惑:“這樣難道百姓就不會害怕了?”

朱元璋道:“還是會害怕,但至少知道情況如何,自己可能付出什麽。不過標兒用詼諧的圖畫和詩文讓這件事變得……嗯,有趣。百姓的緊張情緒就會少許多。他們會相信,這一切都在知省的控制下。”

王亮若有所思:“當初打草原的時候,北直隸的糧倉就空了。但很短的時間內,知省就能籌來錢糧,燕王和曹國公班師回朝後才會立刻出征。哪怕現在糧倉又空了,百姓可能會相信,知省仍舊有辦法。”

朱元璋點頭:“的確如此。”

他看著那排成一長列,一直不肯離開的百姓:“標兒可能想到會有人獻糧。嗯,以我對標兒了解,這應該是他的目的之一。只是他的目標是城中和其他地方眼饞與高麗、倭島海上生意的富商。他大概也沒料到,自己已經積攢了這麽多民心。”

王亮仔細一思索,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這次跟隨朱標出海的四個富商都賺得盆滿缽滿,全天下消息靈通的富商都等著朱標這個財神爺再次出手。

這時候朱標透露出北直隸再次缺糧的消息,那些富商得到這個信號,立刻就會積極地動起來。

朱標將“北直隸糧倉空了”這麽可怕的事寫成了詼諧不正經的故事,甚至將他自己都變成了“醜角”,不僅打消了百姓心中的恐慌,也讓這則“征糧”變得溫情了許多。

那些商人看到這則故事,估計送糧的時候都會忍不住會心一笑。

只是……

一個農夫正在和士兵據理力爭——這一點在王亮眼中非常詭異。一個普通的地裏刨食的老百姓,居然敢和佩戴著腰刀的士兵據理力爭。

“知省被欺負得那麽慘,那麽可憐,我送點糧食給知省怎麽了!我家裏有足夠吃到明年豐收的糧!”

“什麽?知省知道再出海賺一次?出海多危險啊!”

他身後一婦人也不住幫襯。

“對啊,知省別出海,遇到風浪怎麽辦?”

“唉,你別攔了,我們主動獻的,一邊去一邊去。”

士兵手足無措,臉苦得像是吃了一斤黃連。

別的軍隊都是搶糧搶得痛苦,他們這群兵卻勸百姓別主動獻糧,勸得辛苦。

王亮眼中的光芒晦暗不定:“朱知省會收嗎?”

朱元璋道:“不會。如果這次白收了百姓的糧食,打開了這條口子,恐怕之後就會有官吏用這個借口斂財。”

朱元璋臉上浮現出嘲諷又冷血的笑容:“他們會說,這是百姓主動送來的。標兒這裏有民心,他們管理下的地方難道沒有嗎?很快,各地官員都會有百姓主動獻來的東西,以表明自己當官當得好。”

元朝老官王亮從牙縫裏擠出四個字:“攀比,邀功。”

朱元璋點頭:“對,攀比,邀功。標兒來了。”

朱元璋說話的時候,朱標騎著馬從城門出來。

他手裏拿著一個怪模怪樣的大喇叭,使勁喊著,讓百姓們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