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4/4頁)

要相信最愛自己的爹娘啊。

朱標翻了個身,從懷裏掏出來親娘繡的、裏面放著爹親自寫的,可能爹自己都不怎麽信的佛祖經文,輕聲笑了一下。

朱標弄出這麽大的動靜,高麗自然也知道了大明的水軍即將帶著使臣前來的消息。

只是他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大明的水軍都已經到岸邊了。

即使他們的探子提前幾日得知,但無論是走水路還是走陸路,都需要近十日的時間。

蒸汽船從海津鎮出發,只需要一日,就能來到高麗半島。

大明的戰船冒著嘟嘟嘟的黑煙,靠近了高麗半島。高麗的漁民以為海獸來了,有的嚇得立刻調轉船頭離開,有的嚇得直接跳船。

大明還救下了幾個跳船的漁民,得知他們跳船的原因後頗為無語。

如果我們是大海獸,你們跳海不是找死嗎?

於是探子從北京得到的消息還沒到開京,開京的高麗王就已經得到了疑似大明的戰船前來高麗的消息,朝堂一片嘩然。

在朝堂吵著是打還是投降的時候,探子的消息終於遞了回來。

果然是大明的水軍,領兵者是大明的水軍大元帥廖永忠。但這居然不是船上的主事者,主事者是一個快被傳成神仙的朱標。

高麗朝堂上下有人欣喜有人懼怕。

朱標幾乎沒有敗績。朱標此次隨軍,難道是來打高麗嗎?

高麗是元朝藩屬國的時候,其實性質上和雲南差不多。高麗的王位更替和朝政,元朝可以隨意幹涉,只差廢國立省。

之後高麗和元朝世代通婚,現在高麗王的愛妻就是元朝的貴女。更別說現在元太子的母後就是高麗人。

在這種前提下,高麗即使看到元朝走向末路,仍舊不肯投降大明就可想而知。

高麗中部分人對元朝真的很忠誠。

但高麗內部還有一批人,非常想投靠大明。

他們深受程朱理學影響,認為忠於漢家正統才是高麗本應該做的事,不應該陪著元朝赴死,更不應該首鼠兩端。

忠於一個君王,才是作為臣子應該做的事。

他們在朝中聲勢十分浩大,基本中下層士紳都是親近大明的一派。

這群人聽到朱標前來後,都恨不得彈冠相慶——這對高麗王而言,確實是彈冠相慶。

朱標來了,我們成為大明的臣子的未來還遙遠嗎?

高麗現在的上層都被和元朝親近的大地主把持,他們雖然人多,但勢力並不強大,聲音也不夠響亮。

現在朱標和大明的水軍要來了,他們才的聲音終於響亮起來。

高麗王躲在深宮裏,拒絕聽這群人勸誡。他們居然沖到了宮門口,要撞柱子死諫。

這一點,可見他們真的是非常資深的程朱理學。

高麗王王顓抱著愛妻的牌位不斷低泣。

王顓早年是一個較為英明的國王。他對內壓制大地主階級,改革國內政策,扶持程朱理學和修習程朱理學的中小地主士紳,以對抗國內只知道享受的大地主豪強;對外與元朝宮廷關系緊密,得到了元朝許多扶持和好處,以發展國內經濟。

但這一切在王顓的愛妻死後,就戛然而止。

高麗國王基本都會娶元朝公主。和其他幾個政治聯姻不同,王顓對王後寶塔失裏是真愛。即使王後難以生育,王顓納了幾個妃嬪,也不減他對王後的愛。

寶塔失裏死後,王顓對愛妻的思念幾乎病態,幾乎不理朝政,改革也中止了,每天只知道以酒消愁。高麗國內陷入混亂,朝臣對國王非常不滿。

親近元朝的一派認為國王過於沉溺男女私情,導致沒有子嗣,是高麗混亂的根源;親近大明的一派認為國王過於沉溺男女私情,所以死死拉著元朝不放,不肯投降大明,是高麗混亂的根源。

王顓心裏十分苦悶。

他想,難道自己真的要為了高麗,而不顧對愛妻的承諾嗎?

“還是高麗更重要啊。”王顓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