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建國大明建元洪武(第3/6頁)

平江城內,一處小巷子中,羅本扶著老師施耳,兩人也面向應天的方向。

施耳道:“朱元璋這時候應該已經登基了。”

羅本道:“嗯。”

施耳道:“我已經老了,沒精力再投他主。你還年輕,朱元璋若征召你,你就去吧。”

羅本倔強道:“不去。”

施耳苦笑著搖搖頭:“我原本以為朱元璋是暴君,但現在想來,暴君也可以是明君。你應該去。”

羅本道:“朱元璋或許真的是明君,但他麾下已經有許多賢臣,有我沒我都一樣。我只想堅守我的抱負。”

擇一明主,從一而終。

如鳳凰擇梧桐,若梧桐枯萎,則鳳凰泣血,再不返回天空。

說愚忠也罷。人這一輩子總會堅持一些愚蠢的事,這才是人。羅本知道這樣不理智,但人不理智的時候多了,不差這一次。他不過是遵循本心而已。

施耳再次搖搖頭,道:“回去吧。以後你若改了主意,也不要羞恥,盡管去。跟隨明君,不丟人。”

羅本哭笑不得:“老師你放心,我不是會為了面子死撐的人。”

他只是即便離開張士誠,也視張士誠為主。

張士誠墮落,他不會助紂為虐,但也不會去張士誠的敵對陣營做官。

僅此而已。

……

甘肅寧夏府路(此時寧夏屬於甘肅行省)。

陳標到達大運河盡頭之後,僅僅兩日便攻下大都,大大打亂了擴廓帖木兒和元太子的計劃。

朱元璋親率大軍西進,一路連克山西數座城池,一直打到冀寧(大同)。

元太子指責擴廓帖木兒此次戰略失敗,與擴廓帖木兒再次分裂。

擴廓帖木兒退守甘肅寧夏,元太子退守應昌路(今內蒙古赤峰市)。

徐達對朱元璋闡明了陳標的建議,並加上了自己的建議。

朱元璋認可徐達和陳標的看法,認為元太子不足為患,擴廓帖木兒才是將來大明心腹大患,便無視元太子,全軍分幾路堵住甘肅各個關隘,一邊屯田養兵,一邊朝著寧夏推進。

因朱元璋登基,徐達、湯和等人暫時回應天,明軍攻勢暫時停止,擴廓帖木兒暫時有了喘息之機。

正月的寧夏正值冰封萬裏之時。

明軍連日騷擾,徐達這個損透了的家夥,只圍不攻,每日讓人在寧夏大營附近敲鑼打鼓喊打喊殺制造噪音,擾得元軍精神疲憊,神經衰弱。

即便他離開了,副將們也遵守他的策略,每日用噪音騷擾元朝守軍。

擴廓帖木兒已經好幾日沒能睡個好覺,眼中布滿了血絲。

徐達離開之前,將書信綁在箭上,射入了寧夏軍營內。

他告訴擴廓帖木兒,他要回去參加主公朱元璋的登基典禮,從正月初四起,這天下就要改名叫“洪武元年”了。

“你可以趁著我不在出兵試試。”

擴廓帖木兒攏緊了大氅,手中的力道仿佛要把那張脆弱的紙捏碎。

面對徐達的挑釁,擴廓帖木兒很想出兵試試,卻又擔心徐達故布疑陣。

他掃視了一眼周圍昏昏欲睡的元兵,悲哀地發現。就算徐達已經離開,明軍還在外面。就算他打出去,也不可能成功。

擴廓帖木兒麾下精兵已經只剩下五萬不到。

他明白自己的活路不在這裏。他如果放棄這些兵,只趁著夜色帶輕騎突圍逃回草原,投奔太子,才是活路。

大元雖在中原勢力幾乎被拔除,但草原仍舊是大元的天下。以大元皇帝和太子的號召力,以蒙古各部落共同的利益,以自己的聲望和養父留下的政治資產,他一定能成為這支草原鐵騎的統帥,繼續與大明對抗。

可他同樣也明白,入關太難了。

大明不是大宋,朱元璋不是宋朝任何一個皇帝。他如果失去甘肅,蒙古就失去了最後一塊沉澱著華夏文明的地盤,又回到了部落狀態。

大元還能入關嗎?還能在中原大地重新建立一個王朝嗎?

擴廓帖木兒飽讀詩書,他翻遍了史書,就算是東西漢也是幾乎是連續存在,從未見到哪個朝代隔了一個朝代後,還能復國。

皇帝和太子如果能整合草原的勢力,與自己裏應外合,奪回大都,他們還有希望。

若他離開甘肅,大明穩固了根基,再回來就難了。

擴廓帖木兒閉上眼,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

大明皇帝登基的時候,是明軍最松懈的時候。據說大都守軍將領是朱元璋的三個義子,已經全部回到應天。大都中,只有一妖孽稚童陳標坐鎮。

他決定直取大都。

如果他能成功,大元皇帝和太子就算有再多顧忌,草原上的蒙古王公們有再多借口,也會一同進攻中原,以大都為跳板,重新收復大元河山。

如果他失敗,就退回草原。即便他有生之年恐怕都無法再踏足中原,至少能幫太子在草原上坐穩“蒙古大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