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建國大明建元洪武(第2/6頁)

此時,朱元璋剛剛四十歲(虛歲)。

二十七歲被逼加入紅巾軍,不惑之年登基為帝,不過歲月十三載。

……

同一時間。

平江城內,張士誠坐在面向應天的高樓上,自飲自酌。

在他面前,放著行商從應天帶來的報紙。報紙日期是在一月前,上面刊登著,朱元璋要在正月初四登基。

張士誠下令不讓任何人來打擾他喝酒,但張士信作為張士誠最寵的弟弟,不在“任何人”之類。

張士信拎著一壺好酒,也來喝酒。

他喝酒的時候罵罵咧咧,說不明白為什麽士林民心都在自己這邊,卻讓朱元璋占了便宜。

他還罵,為什麽朱元璋北伐那麽順利,讓他們想出手捅朱元璋的後腰都沒來得及。

張士誠淡淡道:“我們也是泥腿子。”

難得聽寵溺他的大哥反駁,張士信罵人的嘴僵住。

張士誠又道:“來得及,我也不會出手。”

張士信樂了。

他放下酒杯,道:“大哥,你說這話別人信,我是你最親的弟弟,你何必在我面前偽裝。你可別說朱元璋攻打元朝是義舉,你不該背刺他。你打韓宋的時候可不是這麽說的。”

張士誠低頭看著自己手中酒杯中的漣漪:“那不一樣。”

張士信笑道:“是是是,那不一樣,來,繼續喝。”

張士誠道:“你繼續喝吧,我不喝了,我去醒醒酒。你這壇子酒喝完,回去好好休息。朱元璋登基後,就該打我們了。”

張士信聽著大哥婆婆媽媽的叮囑,不耐煩地擺擺手:“好好好,是是是。”

張士誠在心底嘆了一口氣,不知道是嘆這個仍舊沒多少危機感的弟弟,還是嘆自己。

他走到樓下,拿起兵器,一招一式的揮舞。

他只是一個鹽販子,最初起兵的時候只有一把子力氣,沒有什麽招式。

當他當了將領,手下有人有錢之後,才尋得人教導,把會傷身體、事倍功半的動作改掉,變成現在這樣流暢的招式。

張士誠揮舞著手中長刀,心中不斷回憶起過往一點一滴,想起了從北平送來的書信。

“吳王親啟。小子陳標,吳王可能聽說過我。”

“文縐縐的話不說了,我也不是文縐縐的人。我占領北平之後,搜得元朝官員信件。原件不能給你,給你的臨摹本,愛信不信。”……

“吳王曾是元朝比韓宋更大的心腹大患,所以他們在你那派的人最多。現在我的主公那裏人也多了起來,張昶就是主使之一。”

“張昶主張嚴苛刑罰,對我主公歌功頌德,讓我主公抓緊時間享樂,說享樂才是主公洗掉腿上的泥點,被士林接納的辦法。這一點是不是很耳熟?”……

“吳王曾是英雄,這世間最難過之事,莫過於美人遲暮,英雄末路。標並不為主公勸降吳王,僅希望最終與吳一戰時,與大明對戰的是曾經那個英雄張士誠。”……

“最後是不是該還說點什麽(圓滾滾的簡筆畫小人撓頭),嗯,感謝吳王曾經在高郵城的壯舉。雖然吳王或許本意並不如此,但後來者不再認為大元不可戰勝,能一直高舉抗元旗幟,都肯定被吳王此舉激勵過。”

“後世史書,定有吳王濃墨重彩一筆。希望我們能在戰場上見面的那一刻到來。”

“陳標敬上。”

張士誠手中長刀越舞越快,帶起了陣陣風聲。

很快,他長刀脫手,紮在了地上。

張士誠跌坐在地上,大喘氣。

他並不是累了。就算沉迷酒色,他也沒有耽誤練武。如果現在上了戰場,他相信自己還是一員悍將。

但他又確實累了。

張士誠雙手撐在地上,仰頭看著天空,臉上有些許茫然。

他當然知道陳標。

若洪都之戰還有人對陳標嗤之以鼻,認為是明軍吹噓。大都之戰,陳標智謀無雙,讓天下人都閉上了嘴。

那罵死陳祖仁的事,不過是對陳標的名聲錦上添花而已。

一介總角稚童,卻得朱元璋信重,不僅預定為未來太子心腹重臣,如今竟然已經成為朱元璋心腹重臣,越過一眾老將,鎮守元大都,直面北元勢力。

陳標不是勸降,也不是擾亂自己心智——這樣的人,不屑於做這樣的事。

張士誠明白,陳標只是英雄惜英雄。

或許,也是朱元璋借陳標的手英雄惜英雄,否則陳標不敢單獨和自己寫信。

可知道了這些信是真的,知道自己麾下那些歌功頌德的心腹們都是別人派來腐蝕自己的人,現在又能如何?

他又想起了一個最先被他厭棄的心腹謀士,羅本羅貫中。

“主公,為什麽你總是在關鍵的時刻做出最錯誤的選擇?”

張士誠仰面躺在地上,一只手蓋在眼睛上,遮住正月初四刺目的太陽光,大笑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