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論薪火相傳的浪漫(第2/4頁)

陳標站起來退後了幾步,把眼淚擦幹,情緒穩定下來之後,才繼續翻閱燕肅的手稿。

他擔心眼淚滴落,會毀掉燕肅的手稿。

手稿很老舊。陳標一邊看,一邊盡可能地謄抄手稿中的內容。

燕乾見陳標拿著奇怪的工具,將手稿中那些精細的畫稿一一復制到新的紙上上,驚得大氣都不敢出。

標兒果然看得懂圖紙!

燕家人曾經想過把祖先的手稿多復制幾份保存。但文字可以謄抄,最重要的圖紙他們卻無能為力。

這類工具圖,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如果不是懂得其中原理的人,所復制的圖也就只是個大概的模樣,不可能復原祖先手稿中的機械。

標兒只看了幾眼,就能埋頭自己描繪,肯定是看懂了才會如此迅速!

陳標不是工科生,但高考和高等數學把許多知識強硬地塞進學生的腦子裏。他的金手指又是記憶強化,曾經牢記過的東西都會保存在記憶殿堂,可供他翻閱。

如今高考和大學考試,很喜歡用華夏古代的發明創造當題幹。陳標做過關於指南車和記裏鼓車的數學題,所以對這一套自動齒輪裝置還算了解,勉強看懂了燕肅的設計意圖。

但他畢竟不是工科生,沒學過機械設計,越看腦殼越疼。

若不是陪客戶玩機械玩賽車等的時候需要自己手動改造機械,以便於向客戶吹牛逼,展現自己和客戶是“同類人”,陳標就算有理論知識,也看不懂這些機械構造。

只一遍,不可能看懂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心血結晶。

陳標先把文字部分和簡單的圖紙謄抄了一部分,勉強弄懂了燕肅的意圖,然後召集工匠們一同研究這份手稿。

工匠們看不懂手稿中的計算內容,但能通過經驗猜測圖紙中機械的用法。

經過陳標和工匠持續一月的研究,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燕肅已經制造出一個“牽一發動全身”的能自動行走的機械,但這個機械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機械不用人力和畜力驅使,就要用其他動力驅使;

第二個問題,有些機械零件太過精細,運轉一部分時間造成磨損之後,機械功能就會衰減,這和指南車、記裏鼓車一樣。

第一個問題,燕肅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法。

他從燒開水中獲得靈感,試圖用“燃燒”和“蒸汽”來獲得動能。

但他還未實踐就已經重病,只留下了這一個天馬行空的構想。

陳標捧著燕肅最後一張潦草的手稿,雙手不斷顫抖。

燕肅最後已經無法起身,自然無法實驗。

他只能將自己腦海中的想法畫成圖,用科學的計算,來空想一個不需要人力和畜力的“動能機”。

燕肅將其稱之為“木牛流馬的心臟”。

燕肅在圖紙最後寫道,這個理論上的“心臟”需要更多的數據和更多的實踐,而且可能還需要新的計算方法。

不知道後來者是否有大才出現,補全這一顆“心臟”,將他的空想變成現實。

燕肅在圖紙上寫了兩句詩,詩句文字已經模糊。但陳標能猜到他想寫什麽。

燕肅的想法,大概和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中一樣,“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幫他實現遺願。

“公子,這個心臟,這個心臟真的有可能做出來嗎?”

為首的工匠癡癡地看著圖紙。

所有的工匠臉上都帶著狂熱的表情。經過這麽多年,他們已經明白,只要公子說能做出來的東西,哪怕再匪夷所思,都能一定能做出來。

陳標想抑制住雙手的顫抖,但不但沒能抑制住,連聲音都開始顫抖了。

“能。這個心臟,還有個名字。”

“蒸汽機和內燃機。”

內燃機和蒸汽機的動能原理都是“燒開水”。蒸汽機是通過燒熱水的活塞運動供能,內燃機是通過燃料本身的劇烈燃燒產生氣體供能。

燕肅所預想的是蒸汽機,但他的“木牛流馬”需要的是內燃機。這就是他設計“心臟”後,遲遲無法突破困境的原因。

燕肅已經找到了替代人力畜力的辦法,但他當時想到的辦法並不適合他所制造的精密機械。

但燕肅認為自己的思路沒有錯。他試圖減小蒸汽機的體積,一直沒能成功。

他在病床上的時候,改變思路,準備從燃料入手,尋找能燃燒後直接產生氣體的燃料,這樣就可以減少燒開水的步驟,讓燃料直接變成“開水”。

這就是內燃機的原理了。

可惜,上天給燕肅的時間太少了。當他想到了這個辦法的時候,他已經大限將至。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陳標也在感嘆,悠悠蒼天,何薄於大宋,何薄於華夏?

但凡燕肅晚死一兩年,這歷史可能就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