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腦中模擬天生帥才(第4/6頁)

但朱元璋現在卻還是眾多小勢力中的一個,沒有形成逐鹿中原的氣候。

鄱陽湖之戰,或許就是朱元璋撕掉“緩稱王”的偽裝,正式站在台前,與群雄和元朝爭奪中原的關鍵一戰。

已知陳友諒以逸待勞,並可能設埋伏的前提下,朱元璋仍舊獲得大勝。除了朱元璋技高一籌之外,恐怕圍攻洪都這件事給了陳友諒軍隊極大的打擊。

就算洪都當時已經被陳友諒攻陷,但朱元璋和陳友諒能在鄱陽湖決戰,陳友諒沒有回師修整也沒有繼續順江而下,便說明洪都至少支撐到了朱元璋得知洪都被圍的消息、率兵前來。

陳標提筆算了算。

假設堂哥在陳友諒出兵的時候就得到消息,然後派人去求救。

繞開陳友諒的阻攔,恐怕路上會浪費至少半個月的時間;朱元璋得到消息後,率領大軍逆流而上,就算也是半月;如果歷史中和現在一樣,朱元璋正在和張士誠打仗,收拾殘局,整理兵力,布置防線這些事,至少也要一月……

他堂哥估計至少堅守了兩月!

陳標再算上各種極端情況。他認為,最多只要能保證堅守三四個月,朱元璋的援兵就能到達。

陳標又在腦海中模擬了一遍糧草情況、武器彈藥情況、城墻情況、每日可能戰亡情況……然後松了口氣。

只要城內士氣不崩潰,不開門投降,他能保證堅守四個月以上!

唯一的問題,就只有刀槍無眼,他的哥哥們作為守城將領肯定會身先士卒分守各處城墻,會不會戰亡犧牲。

但這種事,陳標就算再聰明也無法模擬,只能聽天由命。

盡人事,聽天命,這就是謀士的極限。

陳標已經在腦海中模擬出最慘烈的結論。但實際上的情況肯定會樂觀許多。

“這種沒來由的推測不好和大帥說,但我已經寫信給我爹。我爹知道後肯定會觀察我們這邊的情況,一有動靜就立刻報告大帥。大帥說不定能在陳友諒出兵的同時就做出動作,所以大帥獲得消息的那一個月到半個月時間差就會縮短。”

“同時,陳友諒說不定沒那麽厲害,我又有很多新式武器。如果他戰損太多決定只圍不攻,企圖困死我們。我們只要糧不斷,就沒太大壓力。”

“還有,說不定哥哥們都是超級厲害的猛將,能守著城門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呢?”

陳標跳下地後,對著幾人攤手:“謀士謀劃的時候都會往最壞的方向思考,但現實可不是只有壞的事。”

陳標說完後,朱文正一把抄起剛落地的陳標轉圈圈。

陳標罵道:“放我下來!”

朱文正猛親了陳標腦門一口,哈哈大笑:“標兒說得對!凡事要往最好的方面想!咱四叔一定會在得到消息後,立刻就說服義父收尾對張士誠那邊的戰爭,陳友諒前腳拔營,義父後腳趕來;陳友諒的部下也一定貪生怕死,被咱們幾員猛將追著打,哈哈哈!”

陳標捏緊小拳頭胡亂飛舞:“放我下來!頭暈了!”

李文忠和陳英一個按住癲狂亂舞的朱文正,一個搶走陳標,然後一同怒視朱文正。

知道你高興,但別發瘋啊!標兒都生氣了!

不過朱文正這麽一鬧,眾將領心裏都輕松不少。

雖然守城四個月很艱難,但陳標只要給他們劃了一條確定的線,他們只要盯著這個界限努力,有盼頭就有希望。

若是他們倉促守城,不知道援軍什麽時候來,那心裏壓力才巨大。

現在求援信都已經送出去了,四個月說不定能縮短到三個月。他們又提前做足了準備,等著陳友諒來攻城。這希望,就更大了。

有一個厲害的謀士,能強有力的穩定軍心。

陳友諒可能會來攻打洪都的事不可能瞞著將士和百姓。

陳標此番建城、以及他在應天流出的名聲,已經頗令人信服。年紀過於小?正因為他年紀小,他做出了成年人都難以做到的事,在這個較為蒙昧的古代社會,他才能讓人全心全意的信服!

陳標還讓人把自己的推測寫出來,詳細地讀給將領、兵卒、百姓聽,告訴他們最差的可能是什麽,但自己已經取得了怎樣先機,情況如何樂觀。

陳標宣布,自己已經預判到了陳友諒的軍事行動,並且告訴陳友諒自己預判了他的軍事行動,就看陳友諒敢不敢來!

朱大帥那裏有比自己這個小屁孩更厲害的謀士,在洪都搶占先機的前提下,他們一定能利用自己的預判,把陳友諒揍得滿頭包!

陳標為了更有說服力,把陳友諒自稱帝後立刻沿江而下去攻打應天,然後被朱元璋一路揍到了武昌,連剛定下的首都九江都丟了的事寫成了評書,讓軍中的文吏們暫時化身為評書先生,向百姓們描述朱元璋蠶食陳友諒領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