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女學和李文忠婚事(第4/4頁)

哪知道,李文忠這心情,就像是被冰封的深谷,陳標怎麽捂都沒用。

陳標無奈極了。

他道:“庚帖都互換了,你這麽難過又有什麽用?你要不滿,就該之前咬死了不娶妻。姑父還能綁著你入洞房不成?”

如今已經飽讀詩書,頗具文人氣質的李文忠癟嘴道:“我爹為了我付出那麽多,我不能不孝。”

陳標頭疼極了。

李文忠無法接受現實,又不願意反駁李貞,完全只是到處丟情緒垃圾。若不這是自己唯一的表兄,陳標真不想理睬李文忠了。

最終,陳標出餿主意:“那要不要我為你給未來表嫂送信,讓你們婚前培養一下感情?說不準準表嫂雖然出身較低,但內在是個有趣的人呢?你不能因為出身就看低她啊。”

李文忠想了想,點頭:“說得也是。”

其實他不是看不起未來妻子的出身,他只是心裏那該死的勝負欲作祟,不想弱朱文正太多。

陳標都主動插手此事,願意為他送信,他再矯情下去,確實不好。

這封信,是李文忠給自己一個台階下,讓自己接受這件事,拋棄無謂的勝負心攀比心,以後好好與妻子過日子。

李文忠絞盡腦汁寫了詩句,又從自己積攢的戰利品中選了一柄在逃走的元朝官員庫房中得到的極具海外風情的彩色寶石花黃金發梳,並用黃梨木的漂亮盒子裝好,才交給陳標。

陳標無語極了。

他看著表兄滿臉抑郁滿心惆悵,還以為表兄會敷衍準表嫂。表兄這不是很積極嗎?

準表嫂張氏家中祖籍也在濠州,父兄都是讀書人,早早就在郭子興麾下當文吏。

後朱元璋占領應天,他們也安家應天。

現在這家老人因為早年顛簸,身體不好,已經在家休養。其兄在江南行省平章政事邵榮手下當文吏,職位並不起眼。

陳標以邀請準表嫂賦閑在家的父親去應天小學當教職員工為由,拜訪張家。

邵榮正好也在張家。

雖張家長子只是邵榮麾下一不起眼的文吏,但這文吏與朱元璋義子、陳國瑞外甥李文忠聯姻,也就值得邵榮去家中一坐了。

陳標得知邵榮在張家後,本想第二次再去拜訪,但被邵榮親自邀請,便不好離開了。

邵榮身為平章政事,只論韓宋給的官職,是朱家軍中第二高的人,名義上的朱家軍二把手。

邵榮本身也是一個屢立戰功的將領,與徐達和曾經的常遇春齊名。

朱元璋占領應天後,非重大戰役,如和陳友諒死磕,他很少親征,而是將精力轉移到內政上,離開應天,也多是去巡查領地。

朱元璋領地分散各方,並不完全相連。若他不經常去巡視,很容易失去對領地的控制。

朱元璋不親征的時候,邵榮、徐達、和曾經的常遇春便是朱元璋經常派遣,代替他出征的將領。

又因常遇春在朱元璋渡江占領應天時才歸順,徐達在朱元璋回鄉募兵時才跟隨,和朱元璋同年投奔郭子興的邵榮,無疑是朱元璋所領這支紅巾軍中的老資格,聲望更甚。

朱元璋也給其許多優待,對其十分尊重。邵榮所領兵力為朱元璋麾下最多。

不過朱元璋雖重用邵榮,但比起後來直接投奔他的人,朱元璋對邵榮敬重而不親近,因此邵榮並不知曉陳標的身份。

邵榮重視陳標,只是因為陳標是應天府的小先生,和非常神秘的朱元璋麾下兼任錢袋子和影子元帥陳國瑞的兒子。

邵榮好幾次想要與陳國瑞拉近關系,但陳家雖會給他送上厚禮和言辭懇切的道歉信,但從未接受過他的好意。

朱元璋又對陳家保護極嚴密,不允許麾下將領私自接觸陳家,邵榮與常遇春一樣,都與陳家很不熟悉。

常遇春就罷了。他知道自己資歷淺,倒也沒什麽多余念頭。

邵榮身為濠州紅巾軍老資格,朱元璋不準他接觸陳家這件事,一直是橫在他心頭的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