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恨不相逢未嫁之時(第2/4頁)

可惜朱元璋這邊情況特殊,從未留住過使臣。

陳標本以為羅本會繼續他的計劃,先繼續打探完流民的事後再做其他打算。見羅本記著去拜見季先生,陳標想了想,還是按捺住好奇心,老老實實回家。

人家師叔侄肯定有很多悄悄話說,他就不去惹人嫌了。

至於對羅貫中的好奇,外來的使臣都會被嚴密監視,連每天吃了幾頓飯上了幾次茅廁都會記下來。花雲已經對陳標拍胸脯,說羅貫中每日的監視報告給他一份。陳標便沒必要親自去吃瓜了。

季仁壽已經搬到了應天小學的員工宿舍小院。羅本每日拜訪,偶爾也會碰上來應天小學授課的陳標。

對於應天的這個神童,羅本雖然欣賞陳標的學識,但對陳標這個人本身不是太喜歡。

陳標從小被周圍人捧在手心長大,他自己認為自己挺懂事挺禮貌,但只是基於上輩子的自己。在這個古代,陳標有些“不知禮”。

比如陳標和長輩們聊天的時候,幾乎沒有過恭順謙遜的表情,說到興頭上,還會手舞足蹈。至於撒嬌耍賴,只要有助於達成目的,陳標更是信手拈來。

對於這個時代的正常文人而言,小孩子的才華是其次,懂禮更重要。

“禮”是“禮儀”“禮節”,不是陳標以為的“禮貌”。

因陳標身邊的長輩,要麽知道他的身份,要麽是也不“懂禮”的大老粗武將,陳標根本沒意識到這個問題。

他能當著一眾大儒的面把他的手臂當磨牙棒,大儒們還滿臉寵溺地贊揚“標兒咬得好,該咬”。

現在陳標遇到第一個正常的文人,才看出陳標這個問題。

再者,羅本認為陳標有些浮躁,有些虛榮。

陳標這個年紀,即使是學識再淵博,又能多淵博?有這樣好的天賦和條件,陳標應該潛心讀書,而不是攬著許多俗事,炫耀自己的聰明。

若說當小先生的事,還可以用朱元璋當初麾下沒文人來搪塞。現在有季先生坐鎮,哪還需要陳標?

羅本打探城中消息時,聽說陳家的神童標兒小小年紀就開始幫襯家中,甚至幫陳家家主處理流民。

家中庶務有長輩照看,陳標小小年紀就該認真讀書。

羅本自己也是出自商人家庭,所以對這一點感觸更深。

商人再有錢,也不如讀書人地位高。陳標不缺錢,自己又有讀書的天賦,還能接受季先生這樣的大儒教導,為何不潛心讀書,未來成就一番事業?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世間真理。羅本曾經也吃過苦,所以看到陳標如此浪費自己的天賦和條件,還不修禮不修心性,頗有些節儉的人看到有人用金銀打水漂的焦躁。

季仁壽已經斷定朱元璋不出意外絕對能當皇帝,張士誠一定會失敗。

但他也知道,羅本和施耳都親眼見過張士誠領著千余人追著十幾萬人砍的英雄時刻,張士誠是他們認定的明主。以兩人的“忠君”思想,得遇真主後,或許可能失望退隱,但不會再選擇其他人主公。

不過如果現在羅本和陳標結了善緣,將來即使不出仕,日子也會過得好一些,至少不會因為曾經是張士誠舊部而被清算。

所以季仁壽有意識地想拉進羅本和陳標的關系。

結果羅本各種嫌棄陳標,讓季仁壽趕緊又隔開兩人。

聽了羅本對陳標的評價,季仁壽仔細回想了一下,一一駁回。

標兒人很好,很懂事,很勤學,貫中你只是不了解標兒。

羅本虛心聽教,有一日問陳標抄寫過幾本經史子集。

陳標一頭霧水:“沒抄寫過。”

我為什麽要抄寫經史子集?看過了就成了,我將來有老爹的開國功勛爵位繼承,又不需要考科舉。

羅本繼續問道:“那你平時讀書幾個時辰?”

陳標仔細想了想,道:“一兩個時辰?”

最近有點忙。不過他過目不忘,先記住,路途上的時候就閉眼在腦海中回想,還省眼睛。

羅本深呼吸,再次溫和問道:“那你睡幾個時辰?”

陳標道:“至少四個半時辰,加上午睡,恐怕有五個時辰。”

冬天來了,陳標開始賴床,睡得更多了。

羅本無語極了。

季先生是不是年紀大了,對陳標過分寬容?陳標如此憊懶,哪裏稱得上“勤學”?

羅本忍不住對季先生說了此事。

季仁壽卻點點頭,欣慰道:“就是該多休息,標兒太累了。”

羅本:“……”

羅本只能說“好好好”“對對對”,再不和季仁壽討論陳標的事。

他發現了,季先生年紀大了,對陳標的態度就是對待孫兒的溺愛,已經失去了正常的判斷。

陳標雖不能讀心,也發現了羅本嫌棄他懶。

他本想辯解,但轉念一想,他和羅本不熟,還分屬兩個陣營,他上趕著去結交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