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未經人苦莫言人非(第4/6頁)

到了現代,安全問題找警察,力氣活登陸app一鍵搖人。即使農村女性,富裕一點的家庭有各種機械幫忙,貧窮一點的若不想嫁人,背著背包北上南下東遷打工就成了。

這個時代,沒有家族依靠的農村女性不嫁人,等待她們的就是無盡的地獄。所以,她們有田地後,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趕緊找個男人。

陳標說得很細,朱文正和李文忠都聽懂了。

朱文正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就是投靠娘家,才能勉強活下來。

李文忠的母親早就去世了,他不太懂這些,好奇地問道:“我行軍途中,曾聽聞一些村莊有一些獨身女子特別有話語權,這是為何?”

陳標眉頭跳了跳:“獨身、年輕女子?”

李文忠道:“對,也沒有孩子。一般都是無子的寡婦。”

陳標無語:“表哥,你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你這麽單純?”

李文忠疑惑:“什麽?”

朱文正:“……文忠,你說的那種寡婦,一般都是村妓,和村中許多男人有染,所以話語權自然高。”

李文忠:“!!!”

他趕緊想捂住陳標的耳朵,陳標卻繼續道:“若沒有宗族,又因為各種原因,呵,在這個時代,應該是理學原因,不能嫁與他人的寡婦,要在村裏活下來,就只能出賣身體。”

南宋之前,寡婦很容易嫁出去。特別是生過孩子的寡婦,最為受歡迎。

理學盛行之後,寡婦再嫁被認為“不潔”,甚至後來編排上寡婦不吉利的謠言,女子守寡後很難找到稱心的新丈夫。

就算村裏的寡婦想要守節,寧願餓死也不要其他男人的幫助,但她們除了自殺,怎麽可能抵擋得住村民的侵害?

要麽死,要麽放棄尊嚴,這很好選擇。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出門連件完整的衣服都湊不出來,糧缸裏連果腹的糠皮都不夠,這種時候,和她們說什麽尊嚴榮辱……”陳標停頓了一會兒,道,“不只是村裏的寡婦,流民中的女子,哪個沒有在路上換過好幾個男人?在咱們這群能吃飽肚子、出門有衣服穿的人幫助她們遠離餓死凍死前,誰也沒有資格去指責她們。”

“無論男人女人,在還在為生存掙紮的時候,他們已經不是人了。”

“你們當父母官的時候,腦子裏不要把這群百姓和理想、尊嚴、榮辱、禮節之類的詞語聯系起來。那些文人自以為能博得農人好感的屈尊行為,比不過一捧粟米。”

“你們真的想做出一番成績,就只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讓他們活下來,這就已經夠了。”

陳標看得太透徹,透徹得他自己都有些提不起勁。

朱元璋受貧民百姓歡迎,難道是因為朱元璋提高了貧民的地位嗎?

不,這群人腦海裏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他們感謝朱元璋,只是因為朱元璋給了他們活路。

那群聽了秀英夫人的名字就變得十分狂熱的女子,她們腦海裏也絕對沒有什麽“女性地位”的想法。

無論是解放纏腳、給女子授田、幫女子尋找合適的丈夫,都是為這些貧苦女子尋找活路,所以秀英夫人才是她們的偶像,她們的“菩薩”。

朱元璋麾下的兩個女將軍,秀英夫人手下的幾個女儒生,將領們後院的女眷們,或許萌生了一點點這樣的念頭。

她們能吃飽,讀過書,才會思考這些問題。

這些人自己會尋找自己的出路,自己會想辦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天書也是為這樣的人準備。

這些都不是陳標現在要幫助的人。

陳標身為穿越者的傲氣稍稍激發了一丁點,開始想為家人之外的陌生人做一點點事。他要做的,只是讓一些這個時代不是人的百姓變成人,沒有太多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目標。

陳標本不想說這些沉重的話。

亂世中沉重的話題太多了,若老想著這些,陳標一整日都不會開心。

只是朱文正和李文忠作為鎮守一城的大將,作為揚州臨時的父母官,居然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讓陳標頗為無奈,只好給他們講解。

陳標看著呆滯的兩個哥哥,不斷撓頭。

不會吧不會吧?他兩個哥哥不都是在亂世中顛沛流離過,好不容易找到陳家,才有了好日子過?

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時候,他們也應該見慣了人世間的慘劇。其他不說,揚州城的慘劇在亂世中也是獨一份的慘。

為什麽他們居然會如此震驚,好像三觀都崩壞重組了?

總不能是這些慘劇他們看過了就忘了,在被自己點明之後,才去深思慘劇背後代表的普遍性?

兩位笨蛋哥哥平時吃得很飽啊,吃飽了不思考這些思考什麽?

看來還是書讀少了,我得給他們增加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