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未經人苦莫言人非(第3/6頁)

陳標使勁翻白眼。

他這個堂哥究竟什麽毛病?在揚州城安安全全地搞基建他不樂意,非要去馬上廝殺受傷。受傷就算不會死,不疼嗎?

李文忠道:“別抱怨了,別耽誤標兒時間。標兒為咱們寫了這麽多東西,肯定很累,得早點睡。”

朱文正沮喪道:“好。標兒,你還有什麽計劃?”

陳標道:“你們往下翻,怎麽還非得我來說?”

兩個笨蛋哥哥趕緊翻開陳標所寫的文書的下一頁。

翻開之後,他們都瞪大了眼睛。

這份文書是宋濂和葉錚呈上來的百姓最急迫的請求——被分田的婦女派來一老媼作為代表,請求朱家軍給她們牽線找男人迅速成婚,速度越快越好。

兩個已經成年,但並未婚配的小子都有些面紅耳赤。

李文忠結結巴巴道:“這、這請求,真的是揚州城的女人們最迫切的要求?也、也太……”

朱文正一手摟著陳標,一手捏著下巴,頗不正經道:“聖賢怎麽說的,飽暖思那啥。這個如果不是一群想女人想瘋了的男人假托女人的名義提要求,就是這群女人,嘿嘿嘿,饑渴啊。”

李文忠臉一黑:“朱文正!你閉嘴!不要在標弟面前胡言亂語!”

朱文正自知失言,但還是梗著脖子道:“我什麽都沒說!你才是!思想齷齪!標弟別聽他亂說……啊,標弟,你這是什麽眼神?你生氣了?我錯了我錯了,我不該胡言亂語,我打自己嘴巴!”

陳標收起淡漠的眼神,道:“你們倆真的過過苦日子嗎?”

朱文正扇了自己的嘴兩下,道:“標弟,你怎麽說這個?”

陳標道:“你們倆要是真的在地裏務過農,就不會問出這種話。”

李文忠和朱文正對視了一眼。

陳標道:“不過你們過苦日子的時候還小,又是在外面顛沛流離,可能沒見過農村的情況。不知者不為過,但現在你們已經是一方父母官,以後別說這種話,惹人笑話。”

陳標每次用過於平靜和淡漠的語氣說話時,李文忠和朱文正就像是遇到了朱元璋似的,心中莫名犯慫。

他們倆縮了縮脖子,雖然不太明白,還是乖乖認錯,並向陳標請教這條迫切請求背後的原因。

不知者不為過。陳標並沒有生氣,也並沒想責怪他們。

只是連自家兩位曾經在亂世中吃過苦頭的兄長尚且如此,那些高高在上卻掌握著絕對話語權的士紳文人們,恐怕更會如此。

“大部分女人天生力氣不如男性,所以一些農活,男人一天能做完,她們要做兩三天。但這不算什麽,農活也不在乎這麽一兩日,她們若拼了命地幹活,自己的地還是能自己耕種好。但總有些事,是女人們做不了的。比如修繕房屋、推動石磨等純粹的力氣活。或者……需要打架的地方。”

陳標回想起前世,眼神不由黯淡了一瞬。

在大學創業的時候,他的商品和農產品有關,經常去村裏商洽。所以他雖然是富商之子,比普通同齡人更了解農村一些。

在這一世,他聽多了李貞的嘮叨,對這個亂世中的農村的情況也較為了解。

簡單來說,村莊是個“法外之地”。

在現代社會法治社會中,每當遇到爭搶水源、宅基地邊界、以及一些雞皮蒜毛的問題時,若農村家中有更多粗壯男丁,話語權就會強一些。

在古代,村莊的“法外之地”屬性就更強大。

若女子家中無男丁,很容易遭遇入室盜竊、甚至更嚴重的侵害,基本不可能找到兇手,找到兇手也沒用。

一些地痞無賴還不會一次性“殺雞取卵”,長期來敲詐、侵害。女人們為了活下去就只能忍著。

封建時代,鄉裏的事可別指望什麽官府。

家中有父兄還好,但這個亂世中,有多少家庭是齊全的?稍稍強壯一點的男人都被強征為兵,遇到土匪屠殺,也是先殺青壯男人以絕後患。

所以揚州城裏大部分領田的女子都是獨身或者帶著老弱,無人保護。她們需要人來幹體力活,需要人來保護她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亂世之後,農村女子就算有父兄在,也會積極地找同村青壯年成親。這樣他們就能分工合作,讓種田的效率更高,或者在風調雨順的農閑時節,一人伺候田地,一人進城找其他活幹。

從古至今,女子單身都是在經濟條件不錯的前提下,非農村人口的選擇。

那些在史書中有記載的孤兒寡母,各個都是在宗族幫助下才能生活,或者是去城中找紡織的活幹。所以農村宗族勢力才那麽強大。

而揚州現在都是流民,還沒有形成可以庇佑女眷的宗族勢力。

古代的自梳女是在商品經濟發展之後,最先在城中紡織女工中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