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荒謬猜測歪打正著(第4/6頁)

徐達道:“好……水在哪?”

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道:“你也坐下聽著。”

徐達訕訕坐下。

葉錚也跟著坐下,背後已經被汗水打濕了。

他投奔朱元璋,是想為永嘉學派博一個前程,光大祖先的學說。但他沒想到,居然出現了宋濂這個強有力的對手。

他更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要用“井田制”為立國之本。

宋濂所傳承的金華學派,最主要的學說就是希望恢復井田制。宋濂的專長完全和朱元璋之後要推行的國策合上了。

如果他現在什麽都不做,宋濂和朱元璋大概會成為一對能傳唱千古的雲龍魚水君臣。他只會成為被朱元璋重用的文臣之一。

這“之一”,可不能幫助他光大學派。

文人和武人一樣,該爭的時候一定要爭。

葉錚眼力好,瞥見了朱元璋拿在手中的紙稿的字跡。

他記憶力非常出色,立刻就認出這字跡,和被他與宋濂認可為小知己的陳標類似。

“朱氏特色井田制”是陳標所做?

不對,以陳標的年齡,就算他讀的書再多,但這些政策沒有長久的實踐經驗,不可能如此詳盡。那麽就是其他人述說,陳標記錄?

先假定隱世大賢肯定存在。能記錄下隱世大賢言論的陳標,肯定才是隱世大賢的弟子。

這原本不是什麽重要的事。在開國君王身邊,有一位被隱世大賢甚至神仙教導的賢臣相助,是君王自帶的“祥瑞”之一。歷朝歷代,君王身邊都有這樣的人。

陳標年齡雖小,但朱元璋可以說,隱世大賢教導陳標,是為他的兒子準備賢臣。

文人們抨擊朱元璋的一點就是他不尊重文人,能馬上奪得天下,但不能在馬上治理天下。

朱元璋下出陳標這一手棋,就證明隱世大賢已經確定朱元璋能奪得天下,並保證朱元璋的兒子一定有賢臣輔佐,能治理好天下。隱世大賢和陳標合在一起,就是對文人輿論絕境翻盤的大殺招。

朱元璋為何不落子?

總不會是朱元璋沒想到這一點吧?朱元璋從微末草莽走到如今的地位,不會是少智之人。

葉錚謹慎思索,大膽猜測。

唯一的可能,就是陳標身份有問題!

他又想起李善長和少數將領對陳標過分寵溺和信任的態度。當時葉錚雖還未發現問題,就本能地留意了那些將領的身份。

那些將領都是朱元璋最初回鄉招募的同鄉,連如常遇春這種後來加入的深受朱元璋信任和重用的將領,都不太熟悉陳家。

那時,葉錚只以為,陳國瑞也是朱元璋回鄉招募的同鄉之一,所以那群人彼此之間才會更熟悉。

但現在,葉錚有了一個荒謬的猜測。

如果陳標根本不是陳國瑞的兒子,而是朱元璋的兒子,這群人正好知情呢?

陳標是朱元璋的兒子,且被隱世大賢自幼教導,這才是李善長會讓一個五歲孩童給所有將二代們啟蒙的原因?

可為何朱元璋有如此麒麟子,卻不公布陳標的身份?

難道是隱世大儒的建議,為了保護陳標的安全?

在會議上,葉錚沒有去思考井田制的內容。

他知道,無論再思考,他都不會比得過在此道上已經浸淫十幾年的宋濂。他必須在其他地方破局,獲得朱元璋的看重,然後發揮自己的所長。

當會議結束那一刻,葉錚終於下定決心。他將妻子所繡平安符偷偷留在了椅子上。

自己的前程無所謂,但學派的前程可能就只在此一賭——或許今後還有機會,但葉錚知道,人的勇氣和士氣一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錯過了這一次,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鼓起勇氣冒這個險。

他要賭自己的猜測正確;他也要賭朱元璋足夠理智,願意給予剛宣誓效忠的他一個機會。

葉錚坐在椅子上那一刻,他手中攥緊妻子所繡的平安符,腦海中閃過妻子送他出門時隱藏著擔憂的雙眸。

小君,你很了解我,但我賭贏了。

葉錚深呼吸,平靜道:“我妻、子在山野家中。正逢亂世,我頗為擔憂,大帥能否派人將我妻、子接來應天,與我團聚?”

朱元璋眼眸一閃,笑道:“那是應有之義。明日我就派人去請先生家眷前來。”

徐達也心口一松,然後困了。他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老大,接下來的事不用我在也沒關系吧?我困了,你們慢慢聊?”

朱元璋好不容易維持住的高深莫測表情差點破功:“不準!給老子留在這!”

徐達委屈巴巴道:“可我留在這又有什麽用?要不我先回去和標兒說,你被朱大帥留著熬夜,一時半會兒回不去?說不準標兒正等你,不肯睡覺呢。”

朱元璋道:“標兒肯定早睡了!”

頓了頓,朱元璋想起自己之前給陳標的承諾,也有些擔心了:“你趕緊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