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陳標和徐達亦未寢(第3/6頁)

老人們身披蓑衣,仰面朝向天空,讓溫熱的雨滴順著臉頰流淌。

“是、是啊,是他們終於高興地哭出來了啊!”

轟隆,又是一聲雷鳴。

宋濂和葉錚身披蓑衣鬥篷,手提著黃紙,也正打算來石碑前祭拜,正好看到這一幕。

自漢時起,儒生們就相信天人感應一說。

天下大旱,是元之失德。

那揚州這一場雨,是否是上蒼感應到朱元璋心中的宏願呢?

“宋先生,葉先生,雨越來越大,是不是該先避雨?”常遇春擔心這兩個重要的大文人淋雨生病,勸說道。

宋濂清高,因常遇春盜匪的出身和那日對藍玉的壞印象,不愛理睬常遇春,只微微點頭。

葉錚遊走山村小鎮四處教書授課,對常遇春這種做過小惡的人容忍度很高。他認為,這些人正是最需要教化的人群,才能預防他們將來做出更大的惡。

所以,他提點道:“常將軍,你說這場雨,是不是因為朱大帥發下的宏願?”

常遇春疑惑:“宏願?”

葉錚道:“我聽聞常將軍以前也是普通農人。即使盜賊不愁衣食,但若被逼無奈,估計也沒多少人願意做這刀口舔血的活。”

常遇春道:“那是自然。”

葉錚道:“人不被逼到絕路,不會願意成為惡鬼。朱大帥發下宏願,希望這天下不再有人被逼上絕路,成為不甘不願的惡鬼。”

常遇春擡頭看了一眼天空,想說什麽,但又什麽都說不出來。

他投奔朱元璋時對朱元璋說,他認為朱元璋有雄才大略,想跟著朱元璋討一個前程。

但他沒和朱元璋說的是,他跟隨劉聚到處搶掠時,遇到過元軍,遇到過其他人率領的紅巾軍,遇到過徐壽輝的軍隊、張士誠的軍隊、韓宋的軍隊……那些軍隊都和他這樣的匪徒並無區別。

唯獨他到了和州,遇到攻打和州的朱元璋軍隊時,發現朱元璋的軍隊居然紀律嚴明,不害百姓。於是,他才認定了朱元璋。

常遇春本以為,朱元璋能約束手下,讓兵不像匪,是有大志向的表現。他才認定了朱元璋。

事實真是如此嗎?

就算是如此,他又為何會認為朱元璋愛惜百姓,就是大志向?

越發濃密的雨滴喚回了常遇春的神智。

他看向葉錚,對葉錚拱手:“先生,如果我從現在開始要讀書,應該從哪本書讀起?”

葉錚臉上浮現笑容,宋濂也將視線投向了常遇春。

葉錚道:“將軍可識字?若不識字,或許將軍可向李公借陳家標兒給幼弟所畫的識字圖冊。不要小看標兒的年齡,就算是我,也沒想過做出如此有趣的啟蒙書本。”

宋濂插嘴:“標兒所做的識字圖冊居然是講的歷史故事。對一般孩童而言,或許《三字經》《千字文》開始學起更為妥當。但將軍讀書是為了明理,或許以史為鏡,再輔以經義更有用。”

藍玉忍不住道:“那陳標才五歲!”

宋濂冷冷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即便是五歲孩童,身上若有超出他人的長處,以孩童為師有何不可?將軍還不識字,標兒已經讀了幾年書。”

藍玉:“可是……”

“藍玉!”常遇春制止道,“李先生有意讓標兒為軍中將領子弟授課,你將來也會成為他學生,不可妄言!”

藍玉如遭雷劈。

我?五歲孩子?授課?

我我我……!!!

常遇春道:“謝葉先生和宋先生指點。待我回應天,立刻向李先生借書。”

他停頓了一下,想起軍中傳言,陳國瑞來到了揚州,正住在徐達隔壁。或許他可以直接去拜見陳國瑞。

宋濂對常遇春點點頭:“你有這心性便不錯。”

然後,他又看向藍玉。

朽木!

葉錚也對常遇春笑了笑,道:“雨大了,常將軍,我們先回去吧。”

然後,他也看向藍玉。

朽木!

藍玉:“……”

雖然他聽不到對方心聲,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鄙視。

藍玉從能跑能跳起就跟著常遇春當小盜匪,後來又跟著常遇春當小兵,一直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

好不容易姐夫當了大元帥,自己今後日子能變得好過了,看不起他的紅巾軍將二代們也視他為朋友,願意帶他一起玩。

結果他第一次在好兄弟的慫恿下跋扈,就被一頓揍。

姐夫對他失望,大帥對他印象差,連軍中新來的先生都討厭他。

才十五歲的藍玉,現在滿心迷茫。

……

雷聲和雨聲吵醒了陳標。

他一腳踢向把他抱得嚴嚴實實的朱元璋。

沒踢開。

於是他便伸手捏住了朱元璋的鼻子。

幾聲哼哼後,朱元璋驚醒:“標兒!你又調皮!”

還沒睜眼,朱元璋就知道是兒子在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