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厚皮(第2/3頁)

反正你有國家隊隊服,你們陳教練不也說可以保送北體大嘛,那學校也是211,你靠自己考還未必考得上呢。”

家長就是這樣,怕孩子因為別的事而學習不努力,但孩子太努力了,又讓他們別太努力,不要累著。

雖然知道媽媽是好意,但秦春曉還是有話要說。

211怎麽了?他上輩子還靠自己考了985呢,雖然他的母校一直被人戲稱為Q市海產養殖基地……那也是985!

而在家裏歇了沒兩天,參加世青賽的12個球員就全被教練們喊回球隊,開始緊急訓練。

全運會四年一屆,每次舉辦,各省都要派出參賽團體,進行田徑、球類、遊泳、體操、自行車、散打等上百個項目的競賽。

廣東是南方沿海大省,經濟狀況向來不錯,還是全國唯二人口破億的省份,從面積到人口都遠勝許多小國家,體育也發展得好,先後出過不少體育名將,還時常與山東競爭全運會金牌榜第一。

排球並不是廣東的傳統強項,在三大球,即籃球、足球、排球中,廣東的足球才是最耀眼的,號稱全國第一,籃球也不弱。

相應的,秦春曉在廣東省也不是最耀眼的男子運動員,他的偶像蘇神才是廣東男運動員裏的人氣一哥,號稱黃種人在短跑的希望之星。

女子運動員那邊則是連一姐都差點爭不出來,因為厲害的人太多了,跳水隊幾個奧運冠軍,體操隊又是幾個奧運冠軍,眾多體壇粉絲在網上撕了又撕,才勉勉強強承認跳水隊一位現役大滿貫擔得起一姐的地位,因為人家再拿一枚世錦賽金牌就要雙滿貫了……

將包括奧運在內的所有A級大賽的金牌攬入懷中的運動員被稱為大滿貫,如果這些金牌全部拿了兩枚,則被稱為雙滿貫。

其實廣東省的乒乓球、羽毛球、馬術也都很強,其中不乏奧運冠軍,只是人家沒心情和跳水隊的撕,尤其是乒乓球隊,國內賽比國際賽還難打,從球員到球迷都壓力大到炸……

秦春曉歸隊第一天,老陳一邊給文件蓋章,一邊頭也不擡的和他聊天:“你當年要是練體操或跳水,憑你的條件,說不定也有奧運金牌在手了。”

秦春曉立刻說:“不可能。”

老陳不高興:“怎麽不可能?你天賦那麽好,就你那跟腱,黃皮膚運動員有這麽長跟腱的兩只手數得過來!”

秦春曉:“男子運動員的巔峰期普遍在18歲以後,上一屆奧運在16年,那時我還沒發育呢,身體素質和頂級運動員差了一大截,不可能爭得過那些奧運選手的。”

發育對女子運動員是巨大的負擔,脂肪和身體曲線的增加會讓她們很難再做出高難度的競技動作,但對男子運動員來說,發育期時大幅增長的肌肉和體格,會使他們更進一步。

老陳這才恍然:“是哦,我又忘了你今年才開始發育了。”

老陳對小秦的信心倒是比小秦自己還足。

李羚指著自己,滿眼期盼的問:“教練,那我呢?”

老陳:“少抽風,別耽誤別人發光就行了。”

李羚哀嚎起來,滿口“你偏心”、“你不愛我”、“老陳真討厭”,嘟嘟嚷嚷的拿過了老陳給他的工資條,發現自己的津貼上漲到一個月八千,比之前多了整整五千,又變得眉開眼笑。

老陳翻著文件:“你們在世青賽拿的金牌也能換成獎金,你倆各拿三萬,上頭還打算給你們評廣東省優秀青年運動員,我們內部也有獎狀發,待會兒再和我去體育局走一趟。”

這一趟有錢拿,秦春曉和李羚都利索的跟著走。

誰知到了體育局時,那給錢給獎狀的小領導看秦春曉一眼,笑著問陳愛國:“這就是你們排球隊的新副隊?看起來還是學生仔啊。”

秦春曉一怔,老陳卻滿臉淡定的回道:“對,就是他,01年的小朋友,球技好,隊裏都服他。”

“英雄出少年啊。”小領導贊嘆著,稀罕的看著秦春曉,一句“這孩子有點矮”湧到嘴邊又被咽回去。

李羚卻不解:“曉仔不是隊長嗎?怎麽成副隊了?”

陳愛國解釋道:“成年隊的隊長兼二傳快四十歲了,只能退役,副隊兼主攻應力性骨折,也退了,所以隊裏新選了隊長和副隊。”

秦春曉瞪大眼睛:“快全運會了他們退役?那他們的位置誰頂?隊長又是誰?”

難不成他又要被丟到主攻位置上了?而且在廣東省隊,還有誰能越過他秦霸霸做隊長?

陳愛國微微一笑:“你馬上就知道了。”

他帶著秦春曉回到省隊訓練館。

球館內傳來秦春曉、李羚都很熟悉的排球落地的砰砰聲,還有粵語區排球男孩最喜歡在球場上喊的“我頂!”

他們跟著教練走入球館,正好看到成年隊的替補二傳白傑將球往上一托,一個僅有一米八四的身影在三米線起跳,將球像蓋帽一樣的蓋入對面,攔網攔不得他,自由人也沒接到這記壓線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