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五十三條彈幕(第2/5頁)

貞貴妃都舍棄了謝瑤,顧佳茴卻還覺得謝瑤能在四皇子那裏說上話——這或許也不是顧佳茴願意幫謝瑤的真正原因,大抵還是心有不甘,看不得她過的太安生。

顧休休有些興致缺缺,懶得理會顧佳茴和謝瑤的小把戲,但她又向來不是吃悶虧的性子,長睫一揚:“朱玉,幫我把秋水叫來。”

-

翌日天蒙蒙亮時,顧休休便聽到了鞭炮聲。平日素凈慣了的玉軒內,人來人往,奴婢仆人忙得腳不沾地,那交叠的腳步聲吵得她實在睡不著覺,只好起了榻。

古時昏禮,其中有一個昏字,便是因為這裏的人成婚、迎親都在黃昏時,他們認為黃昏乃是吉時,取其陰陽交替有漸之義。

作為新娘,顧休休不必起太早。反倒是元容,今日要被折騰得不輕,天不亮就要起榻去乾明門祭□□拜,餓著肚子聽禮官念那冗長無趣的告詞,再受天子醮戒之禮。

等這一套流程走下來,來永安侯府迎親時,便剛好是黃昏之時。而在這之前,顧休休只需要打扮得當,在閨房中待嫁便是了。

雖然是第一次成親,多少有些緊張,但相比起坐立難安的永安侯夫婦和手忙腳亂的顧懷瑾,顧休休覺得自己還是顯得淡定多了。

她簡單用過了早膳,沐浴更衣過後,換上了皇太子妃的褕翟禮服,頭戴九翚四鳳冠,兩博鬢九鈿,端坐在梳妝台前,任由婢女描眉梳妝。

永安侯夫人將永安侯和顧懷瑾都趕了出去,坐在顧休休身邊的蒲團上,神色似乎是有些緊張:“豆兒,你如今長大了……”

見母親含糊其辭的樣子,顧休休疑惑道:“娘,您想說什麽?”

永安侯夫人硬著頭皮,將一本畫冊塞到了她手裏,壓低了嗓音:“到沒人的時候再打開看一看。”

這話聽起來十分的熟悉,就在不久之前,到永寧寺的佛殿中抄佛經時,虞歌夫人也用著極為相似的神情,說過極為相似的話。

顧休休垂下眼尾,不動聲色瞥向那本畫冊,外封面是寶藍色,沒寫著字,畫冊不怎麽厚,但拿在手裏很有分量。

她心中頓時明了,這東西必定是傳說中的春宮圖了。其實在北宮中,皇後派去教習講解大婚當日禮規的女官和嬤嬤,已是給過她幾本房中秘術的小冊子了。

但她覺得大抵是用不上,就沒有看,直接讓朱玉收了起來,壓箱底了。

旁人給她是一回事,永安侯夫人作為她身邊最親近的人,給她一冊春宮圖,這令顧休休無所適從,由耳根到臉頰,都蔓延泛起一片燒紅。

顧月當初進宮時,永安侯夫人也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宮中自有女官引導,用不著她操心。

但顧休休就不一樣了,這明媒正娶迎到東宮裏的太子妃,她作為母親,自然是有義務要教導顧休休如何服侍太子殿下的。

就在空氣中彌漫著尷尬的氛圍,母女兩人大眼瞪小眼之時,顧佳茴來了玉軒,手中捧著一柄玉如意,道:“祖母讓我給姐姐送來此物,賀祝姐姐今日大婚。”

說話時,她視線不住向那梳妝台上瞄去,直至看到婢女給顧休休用了那盒脂粉,才放下了心,嘴角微不可見揚了揚。

送完了玉如意,顧佳茴便又離開了玉軒,母女兩人說了些體己話,便這樣熬到了黃昏之時。

顧休休坐在玉軒裏,聽到了永安侯府外的鼓吹樂聲,她知道迎親的儀仗隊已是到了門外。

永安侯夫人取出了紅蓋頭——顧月繡到了一半,便由永安侯夫人帶回了府中,著手繡完了另外一半的蓋頭。

她象征性地蓋在了顧休休的九翚四鳳冠上,這蓋頭四四方方,霞緞絢美,邊角掛著彩穗,繡著翺翔於天的九尾鳳凰。

蓋上以後,在朱玉的攙扶下,顧休休站了起來,朝著玉軒外走去。

待她到了前院時,元容也隨著禮官進了永安侯府,他將手中的大雁交給隨行者,看向他將要迎娶回東宮的太子妃。

雖蓋著紅綢,看不清她的面容,單是看她淩傲的氣質,似是臘月寒梅,又似松柏竹蘭,微擡著皙白修長的頸,比那湖中的天鵝還要優雅端莊。

按照禮規,將由永安侯夫婦先後訓誡過顧休休後,再由顧懷瑾這個兄長將她攙扶上鳳轎,太子則乘金輅車至東宮。

顧懷瑾向來與顧休休鬥嘴鬥慣了,但卻比誰都寵愛這個妹妹,顧休休受父母訓誡過後,她的手還沒搭上他的手臂,他的眼淚就嘩的一下落了下來。

顧懷瑾用著抿著唇,擡手抹了一把淚,瞪了一眼看過來的元容,似是想要警告元容,若是對他妹妹不好,他可是絕對不會繞過元容。

可轉念一想,他太了解元容了,元容又怎麽會對他妹妹不好?

往年旁人都以為元容與他關系親近,每每打了勝仗回到洛陽城裏,便一定會到永安侯府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