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頁)

待人走遠,崔太後又慢慢躺回去了,身側的嬤嬤含笑道:“娘娘總是嘴硬心軟,分明是關心陛下這幾日在清樂宮吃得不好,非要說這置氣的話兒。占了這嘴上便宜,莫非就能高興些不成?”

“嬤嬤你少幫他說話,今兒我定要數落他一頓才是,當皇帝的竟不把自個兒身體當回事,每次去甚麽清樂宮回來,人都要清減一圈。”崔太後佯裝發怒。

嬤嬤笑著搖頭,到底是年歲不夠,娘娘和陛下不像母子,更像姐弟。

崔太後並非綏帝的母親,而是他的姨母。

作為崔家最小的女兒,得知長姐病逝,其子在宮中舉步維艱,崔家亦處於危險中時,崔太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入宮。

既為家族,也為保護長姐留下的外甥。

崔太後生得貌美,卻不善心計,起初在另一寵妃手中吃了好些虧,差點連外甥的性命都沒護住。後來她就尋了個名望高的道長,以給皇帝祈福的名義,把外甥丟去了道觀好些年,直到扳倒了對家才把人接回宮。

當然,她沒想到人被道士養了這些年,還真就養出了一身仙氣,取了個清霄真人的封號,言談間簡直和他那師父雲靈真人沒甚麽兩樣,哪兒像一個皇家子弟。

對著外甥,崔太後總覺得人馬上就要羽化成仙了,生怕他下一句就是說甚麽出世入道。

這口氣沒來得及順過去時,他們先遇到了突厥擾境和三皇子謀反的內憂外患。

危急之際,當時尚是太子的綏帝親自領兵,以破竹之勢直剿突厥本土,歸京後又力挽狂瀾,大刀闊斧肅清三皇子之勢,朝中上下無不敬服。

綏帝有這等驚世之才,天生便有手握九鼎的能力,令崔太後驚喜不已,之後的事情更是有如天助,老皇帝驟患惡疾駕崩,綏帝被迅速擁上了龍椅。

她了解這個外甥,知道他既應下了天子之位,就不會貿然拋下百姓,之前擔憂他要當道士的心也放了大半。

只是……這遲遲不肯娶後選妃又怎麽辦才好?

眼見綏帝除了上朝批折子,就是去清樂宮清修,她曾經被壓下的火氣重新冒出,看綏帝一日比一日不順眼。

道教又不是佛教,就算真當了道士,有些派別還能娶妻生子呢,他一個皇帝這樣對女色毫無興趣是怎麽回事?

登基至今三年,年年都對充盈後宮之事避而不談。

如果不是已經肅清了那些亂|黨勢力,崔太後覺得,一位二十有七仍未大婚的皇帝,這位置早就坐不穩了。

想到這兒,崔太後悠悠嘆了口氣,心道:真不知將來有哪位仙子,能把他們家這位陛下拉入凡塵。

連灌三杯冷茶泄火,她擡手道:“去把林錫叫來。”

為防那些道士蠱惑綏帝入道,每每他去清樂宮時,崔太後都會囑咐林錫跟緊些,隨時保持警惕。

料到太後這次也會傳喚自己,林錫早就做好了準備。將綏帝在清樂宮幾日的起居在心中打過腹稿,入鸞儀宮後,說得便格外流暢。

崔太後蹙眉聆聽,覺得有些不對,這次居然沒有在離開前與人論道?

“林錫,你確定沒有知情不報之處?”淡淡掃去的一眼內含威嚴,林錫立刻俯首道:“臣絕不敢有絲毫隱瞞,只是有一事與清樂宮無關,臣方才不知該不該講。”

“說。”

林錫道:“陛下離開前,曾讓臣去查探昨夜在玉山觀中留宿的香客有幾位,都是哪些人家。”

噢?崔太後來了興趣,微微向前傾身,“查出了嗎?”

“是,共有三位香客,分別是工部郎中趙延亮家的三娘子、校書郎尤鳴家的大娘子和一位周姓村女。”

作者有話說:

好家夥,完美避開正確答案

點贊作者助力兩位主角快點再次相遇【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