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第4/4頁)

陳顏佳驚訝的東西都忘了咀嚼,“天,這要算很多東西吧!”

“確實要算很多東西,但是邱少揚只是看了幾眼,不到一分鐘便得出了這個結果。”

“這麽厲害!”許多人都驚呼。

程家冶點頭,“是啊,我們花了半個鐘帶入了各種去核算,結果他和給出的數字是差不多的。”

“這件事發生在十五年前,那他那年豈不是只有16歲左右。”

“是呀。”程家冶回想當時的場景,還是覺得邱少揚很厲害,“根據這份數據,我們在鳳凰西區進行走訪調查,符合條件的人嫌疑人一共有150多名。”

“這麽多!”

“當時西區正在高速建設,住在那邊的外來務工人員非常多。那個年代監控什麽的並不完善,上面給的壓力又大,因此我們向邱少揚求助,看他能不能給出建議。”

“他給了嗎?”

程家冶再度點頭,“他排除了近三個月才到本市的務工人員,然後又排除了有明確不在場證明的,活動範圍不在雜貨鋪和案發住宅區之間,且所工作的工地上不會用到15CM長釘的人,最終只剩下9人。”

“為什麽排除了短期到本市的務工人員?”陳顏佳不理解地問。

明堂回答了他這個疑問,“因為此案是一起經過周密計劃的報復性謀殺,這就說明兇手需要長期踩點,剛到本市的工人對環境不熟且很難滿足長期踩點這一條。還需要滿足第二個條件,想要進入被害人的家中實施報復,說明此人與被害人一家是相識的,且曾經一定出入過被害人家中,因此他對被害人的家中狀況了如指掌。”

陸長風接著明堂的話說,“此人一定在雜貨鋪買過東西,不然不會知道雜貨鋪有這類型的釘子。由可見此人一定是計劃好的。我猜,此人應該和被害人一家早就相識,或許是來投奔親戚,然而未能得到他所想要的,因此展開報復。將人掛在風扇上砍去雙手雙腳,和農村早些年殺豬的場景非常的相似,即使是現在也能看見肉鋪上面會掛一個風扇一樣的東西,上面系著彩帶一直轉,用來驅趕蒼蠅的,這種行為其實很像是殺豬。”

程家冶有些吃驚,視線在二人之間徘徊,最終點下頭,“你們分析的和真相差不多,經過走訪調查,確認了兇手是被害人的親戚。兇手的爺爺和被害人家裏的老人是親兄弟。兇手的父親在世時是村裏的殺豬匠,後來因病去世,是母親將他拉扯長大,母親去世以後他進城投奔堂爺爺,卻被嫌棄是農村來的殺豬匠,父親對於他來說是很重要的人,他覺得被冒犯了,心裏便埋下了種子,後來喜歡上了一個姑娘,姑娘家裏也是嫌棄他家裏以前是殺豬的,逼著他們分了手,因此懷恨在心,在堂奶一家再次對他露出惡心的表情後,他內心積壓了很久的情緒爆發了,因此計劃著將堂爺爺一家都殺了。”

程家冶卻沒有停下,“真正讓我佩服的是邱少揚接下來的推斷。他認為兇手是被人教唆殺人,按照上面的邏輯其實是能說得通的,但是邱少揚堅持認為背後還有一個推手。兇手文化程度並不高,且根據工友的描述,他平常算是一個老實的人,不太像是能做出精密的報復計劃的人,且環節設計得太過成熟,幾乎沒有留下什麽的把柄,唯一的致命點就是他沒有將風扇的承重計算進去。”

“最終結果呢?”

“邱晟麟查了過去20年內記錄在案的所有為破的案件,真的就找到了一起和風扇掛屍差不多的案件發生在15年前的屠宰場掛屍案,兇手仍舊在逃。兩起案件的細節重合度很高,唯一不同的是那一起案件的屍體不是掛在風扇上,而是像豬肉一樣,被劈成很多塊掛在了屠宰場裏,並標上了蘇州碼子,就是過去農村殺豬的時候會標在肉身上的碼子,每一塊兒的重量都是準確的。”

“那個兇手後來抓到了嗎?”

“沒有。”程家冶長嘆一聲,“05年左右刑偵條件都那麽惡劣,更何況是上世紀90年代呢?當時的刑偵領域還很空白,什麽犯罪心理行為分析之類的都還沒成型,警務人員的多數都沒受過高等教育,辦案都是憑借以往的經驗,由於案發地是一個屠宰場,引起了很多人圍觀,等警察趕到的時候現場早就被破壞了,因此很多證據都沒能保留下來,這個案子最後也就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邱晟麟也曾經想過連著屠宰場掛屍案一起告破,兇手如果不緝拿歸案,不知道還會有幾個家庭會慘遭毒手。只可惜英年早逝,最終也沒能把兇手緝拿歸案,現在已經過了追溯期。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這或許也是程家冶來到積案組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