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另一本盛燕史(第3/6頁)

現在輿國衛國二國歸燕,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觀念糅合在一起形成大雜燴。

為此燕國官員們還建議以燕國習俗為主流,讓輿地和衛地入鄉隨俗,結果這些聲音一度被容錚征收下來的輿官卯丁,衛官所反對。

現在已經是盛燕了,自然不能只按照燕國的規矩來,應該重新再制定一套所有人都能適應的規矩。

燕國官員則是認為衛國的女子太過於魯莽,不符合燕國女人溫柔賢惠的形象,希望衛國女子向燕國學習,尤其是衛國所謂的長女繼承權,衛官則是認為燕官在若有若無地削弱他們衛人的傳統,和影響力。

他們極力反對,而且長女有繼承權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怎麽到了燕兒反而不正常了?諸如此類矛盾不斷引發。

有的人吵著吵著就開始說女子的不好,女子乃妖孽,女子乃禍水,得用後院鎮住才行,用男兒的陽剛之氣鎮住時,不少人被這激進的言論蠢笑了。

容錚還沒有開始表明態度,其他官員則是笑了起來。

“我泱泱盛燕,即便是女子也在統一九州園做出極大的貢獻,大人要是看不見就去街上走一遭。”

“你我身上的衣服,甚至是國庫三成份額都是你口中需要鎮住的女子貢獻的。”

“其他地方的女子本官不知道,但我大燕女子與我大燕男兒一樣不俗,否則我們大燕怎麽會一統九州園!”

“大家都是寒窗苦讀,科舉進官的士林人,無謂做出如此低劣的言論。”

劉進本也是反對女子為官的流派,但此刻他也被自己隊伍有個官員荒誕的言論給驚住了,要是他開口支持這種智障發表,那他以後在陛下面前還有的混嗎!當下他就當作沒看見那官員求救,其他人也紛紛搖搖頭,現在都什麽年代了,但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明事理,以事論事,哪有人只一味拿女子身份說事,要是五年前也許還有人支持這番言論,可惜現在燕人普通百姓都義務性讀了三年書,全民識字也提高。

自然民智也提高,他們這些官員就是不想被追上才在打仗期間拼命學習,現在發現讀書是永無止境的,但凡讀過書的人也不會如此不理智發表這種無益於社會和諧的言論。

而說這話的官員頓時不敢說話了,他還以為自己得罪的陛下,結果陛下什麽都沒說,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倒是周圍的上官和下官暗地裏看他眼神都不對了。

大燕這是怎麽了啊!

衛官和輿官還在極力爭取自己的民俗傳統,認為盛燕幾十個民族,就連少民都能保持自己文化和習俗,為何他們兩個舊國遺民不可以?

兩地的官員開始為此事吵了起來。

容錚則是道:“眾卿們所言極是,輿地衛地到底是爾等新燕臣的家鄉,能為家鄉建設的爾等,皆得贊揚。”

“吾皇英明!”輿官和衛官紛紛眼睛一亮,看來盛燕陛下這是沒有反對他們保留自己的文化和傳統的意見。

只是燕官卻在反對,實在讓他們惱火。

燕官們大部分還是在建議輿地衛地,完全中原化,輿官和衛官認為強扭的瓜不甜,希望燕官不要咄咄逼人。

其實在容錚看來,他們完全不必爭,因為他們各自的文化都是中原文化的一種,只要同國異俗便可,根本不會讓新燕化停滯不前。

現在三國的官員們需要大量的磨合,所以他們能為了點芝麻綠豆的小事都能吵起來。

容錚知道最終就是同國異俗包容萬千的結果。她也沒有阻止這些人爭吵,也很負責地安排一些調和人員在裏面發揮作用。

三國官員水土不服,相互爭吵了大概一周,可能是吵累了,也讓彼此自己的決心,所以燕官開始主動為輿官衛官爭取民俗獨立的文化。

這個時候開始輪到容錚折騰他們了。

容錚先是提出輿地生產和建設效率太低,意思是暗諷輿地重男輕女,寧願男人紡織也不遠女人拋頭露面的糟糠思想太重。

輿官們聽後紛紛尷尬起來,他們歸燕都快二年了,秋收也有兩次了,可是輿地的產量就是不如衛地那麽好。

開始他們還以為衛地是海產豐富,陸地資源也好,畢竟鐵礦受了陛下的重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結果,衛地光是農業方面就直接碾壓了輿地,這讓輿地的官員在朝廷上少了底氣,沒有之前那麽硬氣地反對衛官和燕官了。

衛官和燕官偏偏就在這個時候聯合起來,彈劾輿地部分自治不規範,為國庫貢獻極少,所以應該取消輿地跟衛地燕地共享權利的待遇。

這下子輿官頓時慌了,他們確實為了保護民俗而禁止了不少女子參與紡織,可如果因為不讓女子參與生產就奪去他們的待遇,那豈不是因小失大了。

輿官們頓時紛紛站出來請求容錚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一定會加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