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她和她的孩子(第3/6頁)

然而沒過多長時間,沈立林就稟告容錚,說華太後在暗中培養侄孫送到她這裏養。

容錚無奈了,她這祖母就不能消停一些。

拋去華太後對自己制造的麻煩,容錚也不得不承認華太後有著敏銳的政治眼光,她知道自己不會與別人擁有子嗣,所以就一定會在慕家裏選優秀的後代來撫育。

而華太後領養的那名侄孫剛好是慕家和沈家的後代。

容錚不禁搖了搖頭,她是有想過在兩家找一個優秀的子嗣,但從來沒有只在一家裏找。

容錚還盯上了慕容祁,結果這小子遲遲不想成親,後院有個姑娘給他生了女兒,她上個月才給孩子賜了個封號叫永寧君主,之後,慕容祁就宣布不再立嗣。還提前跟她打招呼以後他死了,穆親王的爵號就收回去吧。

容錚知道他有了心結,也是處於為了保護女兒,保護家人才這麽做的。因為朝廷裏還有不少的豺狼虎豹盯著他這位先皇愛子的身份,時時刻刻都覺得他的子嗣會繼承她的大統。

她也確實想過,可惜這九弟的決心讓她不得不另選他人。

容錚面對這麽多事務當中,最關心的還是水利渠道灌溉,修路這些大項目。

她讓底下的官員去調查兩林地區,還有鎮口城附近,十三城八地,河間府,南鏡,南海關,甚至南北中心府等地路修的怎麽樣了?

現在她已經不用擔心大部分人溫飽問題,因為分配已經解決了,官宦豪強的利益也被她暫時監控圈禁在某個範圍。

最重要的是她現在十分反感壟斷,所以她暗地裏培養暗閣成員跳動各個勢力,讓他們為了利益自己主動打破壟斷,這樣豪強們無法團結,她的統治會更順利,百姓們也因此能過上好日子。起碼不用再返回那種歲大瑾,人相食的年代,哪怕饑荒也不會吃人的時代。

因為現在生產力比之前提高了數十倍,雖然還沒有現代那麽高的效率,但對盛燕這三十八個省府,一億五千人口來說已經足夠自產自銷了。

還有盈余賣給國外交換更多的資源。

容錚還將司農部每年研發的優良稻谷一畝一畝地試驗,如果新稻谷產量比之前的高,很快這些新稻谷就能代替舊稻谷了。

稻谷的優良種植問題是永遠需要進步的。

容錚引進的那批白皮豬經過三年的培育,現在白皮豬已經進入每家每戶去了,容錚也開放了私有制,允許農家商家自行養殖,只需要負責交稅給當地官府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少渠人口問題。

當容錚以為少民的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萬人時,輿地和衛地的少民都聚集在少渠時,已經達到了二百萬人高峰時,容錚終於意識到少民可能引發的潛在危機。如果少民的人口比例多過燕民,再加上少民還抱有原始習俗,不如燕民那般開花,很有可能會互相影響蠻夷化。

會成為她教育史上的一個差生。

於是,她主動劃分少渠分布勢力,將大量的遼民遷移進少民地區,讓五百萬遼民影響少民。

遼民剛破了國不久,不少部落貴族想重返巔峰,建立新遼國,這個決定被容錚拒絕了。

容錚還利用遼民信仰破裂時,將燕民加進去調和重建他們的信仰,無論最後怎麽樣,遼民吸收了中原文化本身就就是中原的一份子,由他們來直接教化少民是最合適不過了。

畢竟少民剛剛翻身,幾乎沒文化認知的大部分人,他們開始認為很多事情是需要武力解決的,這個時候他們只要碰到比自己強的遼民,就知道什麽事情不是都能以硬碰硬能解決的。

她甚至還讓燕來王慕容甫的女兒來當遼區的郡主,自此遼國就變成了慕容甫女兒的管轄的領地。

李琴為此也是發愁了,她還是希望女兒能無憂無慮地生活,而不是跟她一樣做個操心的命。

慕容甫卻不這麽認為,他認為盛燕國皇室除了堂姐這麽厲害的皇帝,也應該出一個很厲害的郡主才行。

反正現在女子都能進朝為官了,他的女兒為什麽不可以?

盛燕開年第二年,燕國完成了兩林到江淮地區的軌道車,促進了兩林受江淮文化影響,一度開通了南方文壇上的輝煌。

與此同時,兩林地區的受教育程度比盛燕各地高。兩林地區也擺脫了野蠻子的身份,加入了讀書的大家庭。雖說後世兩林地區還是那麽鬧騰,但多數人的觀念還是以自己為盛燕先民自稱的。

鎮口城打通了河間府的壟斷通道,成為了北方又一個食品倉,現在鎮口城雖說不生產糧食,但鎮口城產糖和種植中藥等等,成為了中端的領軍人。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養老城。

凡是告老還鄉的,有身份有錢的都喜歡在這裏定居,因為鎮口城附近有個桃花縣,桃花縣附近有六個大縣分別生產不同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