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燕國反擊戰【上】(第4/6頁)

劉進就勸道:“陛下這無需擔心,只要攻下衛國和輿國,之後安撫望族就能使治安平穩。”

容錚卻搖搖頭道:“不,朕想的不僅僅是這點。”

劉進就疑惑道:“陛下?”

容錚就告訴他:“朕想的是輿國輿制,衛國衛制,燕國燕制之間到底有什麽不同的?如果不帶任何偏見去看待每個國家的制度,其優劣又是如何的?”

劉進只好說起了輿國的制度,輿國不如燕國那樣開發寬容,衛國可能靠海的緣故比較隨性沒有緊張感,所以制度錯漏百出,可要說雙方的優點,恐怕還屬燕國最為出色。輿國的優點在於軍事一直在升級,國內武風勇猛,文武官員還算和諧,衛國可以駕馭各個小國,在各個小國之間存在一定威望,還架起了合理的海權控制制度,總之互有優勢。

容錚聽完後,她心裏也有底了。

她便道:“那名謙王下屬將願意跟隨子女的輿民帶回內地,此舉雖為善意,但恐於輿人添油加醋醜化我們。以後除了這批人管了後,剩下的輿民就保持現狀吧。讓輿民互相自治。”

劉進道:“這會不會太放心輿人了?他們畢竟不是和我們同一條心的。”

容錚只是輕笑不語,她允許克家城輿軍在推至三百裏後,開發少民燕商在此做生意,開始組織輿民修橋搭路,不得有誤。

劉進聽見陛下又在征用修路工,他十分無奈,覺得陛下用修路辦法安撫民眾簡直屢試不爽,百試百靈。

一旦參與修路的百姓,無論是輿人還是他們自己人,只要二餐飽了,再看見家鄉產生巨大變化,估計也會因為家鄉朝積極繁榮的方向發展而心動。更別說過上好日子還想著去暴動了。

天下間誰不想過安生日子?

果然陛下比任何都懂得如何去治民,壓根就不用他擔心了。

當下劉進開始好奇容錚的新戰爭法,其中一條便是對敵方手無寸鐵,不造成攻擊性的人不得濫殺。當初他看這條時就覺得陛下真的是寬宏大量,哪像輿軍那樣大開殺戒。

而容錚的這個新戰爭法再一次降臨克家城,克家城的燕軍們再發完又一批土豆時,得到部分輿民的感謝,其他的都是咬著嘴不敢說話。

燕軍這邊的軍官也意識到,其實這件事並不怪當地輿民,因為他們不知道燕軍的戰鬥力,又怕投靠燕國後輿軍打回來,將此事作為罪名將他們殺害。所以輿民這才十分的忌憚,又沒有對燕軍產生什麽敵意。

果然是興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很快克家城的瘟疫散去後,燕軍們將防疫的辦法挨家挨戶地發了下去,並且命令他們不準喝生水,甚至要燒開了喝。

輿民們開始以為是恐嚇,等之後燒水喝喝習慣了,他們也沒有再遇到什麽大病小病。

之後燕國又不知道在搞什麽,竟然允許克家城已經康復的輿民去邊境燕人少民地區做買賣,克家城的輿民們紛紛不敢相信,燕國陛下居然對他們開發政策,對他們那麽好?

開始還有人不信,到後來有人忍不住去試的時候,他從少民區買回不少新鮮的土豆,還有一罐鹽,聽說買鹽的時候只需要十文錢就能擁有一罐,頓時引起了克家城的輿民們的轟動。

克家城的輿民們千防萬防自己別被燕人的蠅頭小利勾走了,居然還是抵不住鹽價的誘惑。

因為輿國的鹽價比燕國還誇張,所以輿民們聽說十文錢能買到一罐鹽後,就徹底被攻破了防線。

輿民們還聽說少民區在修路,只要是人就能過去,不管你什麽身份都會包二餐。

然後輿民一些老頭子想去參加,克家城代表的老頭聽說後,他帶著一個空罐子跪在燕軍軍官面前,乞求燕軍收留他們這些孤兒寡母的。

並且他還將藏起來的五十名男童交了出來。

燕軍官十分無奈,但也知道這些輿民算是跟他們打開心結了。

於是,他答應了老頭的請求,給每家每戶裝上滿滿的鹽,並且還搭線讓內地的燕商過來走一趟買賣,雖然會虧本,但軍隊補給他們的。

燕商聽說克家城的輿民願意歸順,不少人帶著物資下來,讓整個克家城從瘟疫老弱區變成了一個比輿國城鎮還要物資充足的地方。

與此同時,輿軍們後退六百裏的消息傳到克家城後,再加上克家城在一幫燕商的宣傳下,不少克家城輿民徹底再也沒有顧慮選擇換國籍。

而燕商帶著其他商人的發展下,半個月將克家城從軍事城變成了半貿易城,再加上容錚特地允許下面的人對周遭五百裏的輿人開放這個經濟市場,上下推動下,進入克家城的輿民開始可以自由做生意了。

燕商們也十分有底氣在這個地方進行駐紮開荒,他們的底氣來源於慕飛尉帶著一萬人已經守在這邊境三百裏內,只要慕飛尉和他的鐵筒兵在,輿軍就不敢退回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