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秋收和秋稅(第3/6頁)

“如今她想對一些人動手也無可厚非,但我就怕她就跟她拿出的神技那樣,想將現在的大燕朝都翻來覆去。到最後誰也不知道陛下心中想要的大燕到底是什麽?”

“又是否是我們能夠接受的?”

鄭錢聽罷,他毫不猶豫地道:“你我都是三代繼承一個官部,若是要被陛下嚴打,恐怕你我都跑不了。但是我覺得陛下現在不會這麽做,相反她還得拉攏我們。”

“如果這樣還有商量的余地,我就怕她想將除了她以外的人給切除。”沈立林道:“陛下對丞相對自己的皇族都敢如此,對我們又有多少可以顧慮的成分在?”

“也許再也沒有了。”

話到此處,鄭錢和沈立林都清楚,文官是個很容易隨著局勢得勢,也是隨時容易失勢的存在。太平時,他們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動蕩時他們也能決定局勢的走向。

但那都是駕馭在與君主共同協商,得到君主的鼎力支持,甚至是士大夫引領的天下才會有的格局。

現在卻不同了。

他們大燕朝擁有了一個不好糊弄,甚至還喜歡糊弄人的天子。

這對百官們來說並不是好事,但對天下百姓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如今正是所有人選擇站隊的時候,沈立林覺得自己不跳進陛下設下的這個圈套裏,那以後幾乎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同樣鄭錢也認識到陛下的決心,否則她不會在秋收的時候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大量生產織布,如今的織布量都快超過大燕的總人口了。

陛下還允許民間租西洋珍妮車紡織,相信再過不久,大燕就再也沒有穿不暖凍死的人了。

而陛下做這些都是有個很明顯的動機,那就是作為戰前備用的。

鄭錢想來想去,他數了下自己的年齡再數了一下當今聖上的年齡,還有朝中各位官員的年齡,等意識到所有人都比陛下大一輪,甚至兩輪後。

他忽然心灰意冷地笑了:“現在的年輕官員只會盲從於陛下,根本不會像其他人什麽時候該反對陛下,制約陛下,什麽時候該退讓。從而讓朝廷各部互相制約平衡!”

“我們這些老骨頭大多數撐不過二十年就在大燕死絕了,剩下的那些年輕人都只會是陛下特色下熏陶出來的官員。”

“相信再不出十年,不,五年,大燕朝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屆時不僅僅是民間,改變最大的也許正是朝廷。以後或許再也沒有我們這些人所站的位置了。”

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鄭錢原以為只是新舊天下的沖擊,沒想到現在居然發生了歷朝歷代開國才有新舊革官的替換。

以後的大燕朝可能再也不是現在看到的大燕朝,更不會是...先帝,先文帝,容王那個大燕朝。

而新帝的大燕朝或許會成為盛世繁榮,卻和很多人舊黨無關的時代。眼下真正能跟上新帝腳步的人,也許只有年輕人和前丞相現太傅的千秋拓,還有袁漢...等人。

甚至鄭錢忽然意識到,他也許還不如沈元秋轉變的反應快。

連沈元秋那個屠夫都願意低頭,盲從陛下的腳步。

隨即鄭錢他道:“沈大人不必再來試探我了,我已經決定好了。”

沈立林聽罷,他皺眉道:“你打算跟隨陛下的腳步?”

“只求善待。”鄭錢認命道:“我不想再螳臂當車了,你想想看北島的水師,楊家軍的楊忠義,還有陛下在十三城八地,甚至南鏡,南海關培養的軍隊,甚至穆王,這些軍隊哪個不是為陛下所掌控?”

“她早已經是天下人心所向的明君,你我何必再逆流而上。”

沈立林聽他說了,他反倒松口氣道:“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那麽想,看來鄭大人果然是我沈家的大敵,咱們兩家都想到一塊去了。“

鄭錢聞言,他頓時一愣:“你早就打算這麽做了?”

“哼,我沈家最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家族。”沈立林道:“如今沈家尚且還算是陛下的外家,等下一代後,沈家的地位可能就會被削弱。我與其助長此勢下去,倒不如主動臣服陛下,讓陛下在日後能夠對沈家後代多幾分寬容,那樣我也算是沒有辜負沈家的列祖列宗了。”

說到底是因為他們不能再通過後宮對皇位繼承人直接分治插手了。

看著陛下獨寵淑儀皇後的樣子,恐怕也不會再想有什麽子嗣,那以後還不知道從哪個子嗣裏面選出下一任繼承人。

但這些都不是他們沈家鄭家操心的了,因為陛下遠比他們當中任何人要想的遠了。

他們都知道的事情,陛下豈能不知道,說不定心裏早就有打算了。

之後在沈立林和鄭錢共同的站隊下,朝廷大半官員都跟著兩人同意陛下的授租稅,同時還跟陛下提出授租稅詳細的完善建議,因為他們認為授租稅可能會被有心之人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