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燕國振興民生【終】(第4/6頁)

也不知道是不是容錚的鼓勵起到了作用,有百姓得知陛下給那些教他們學大棚菜的大爺們寫了一封信,這些百姓們頓時議論起來了。

“你說這個大棚菜真的能在大冬天也能生菜?”

“先別說生菜,這些平常欺負我們的人,突然那麽好心,誰都怕是狼來了。”

“可是陛下卻寫信表揚大人們,那是不是說明大人們是真心實意要教我們的?”

“要不明天咱試試?反正我們家裏都有媳婦,讓她們去學,我們在旁邊守著,就不怕他們盯上我們媳婦。”

“是個主意,畢竟大棚菜是個利民的好東西。”

很快底層的百姓達成了協議,他們願意讓家裏的老母和媳婦嫂子過來學大棚菜,並且他們也願意打下手。

這下子底層官吏們終於成功將種大棚菜的步驟給教下去了,天知道他們反復練習,在自己家種大棚菜搞了多少次,搞得他們現在都快變成專種大棚菜大師了。

隨著大棚菜的誕生,兩林地區又刮起種大棚菜的風潮。

可以說兩林地區十分受到潮流影響,從前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們都紛紛加入了農活裏,並且大棚菜暫時屬於公有制,哪家哪戶種的好可以獲得經濟收入,同時大棚菜農民們可以自摘自用,但暫時不能私賣。

於是這麽一個月過去了,兩林地區再沒有一頭熱的年輕人,哪怕最後的梁良逃回兩林地區繼續煽動年輕人,都沒有任何作用。

最後梁良被官兵追著跑,東躲西藏地,不知道哪裏去了。跟著他的人也樹倒猢猻散,各自離去了。

就在梁良被拆穿梁朝後裔的身份,蝗災卻在這個時候來了。

剛好肆虐到了兩林地區,一夜之間造成了兩林地區嚴重的經濟損失,兩地的秋收也在此時毀於一旦了。

這次蝗災再度引起了兩林地區民心躁動,梁良的蝗災預言論也被重新推倒台面上了,兩林百姓們面對此次天災,所有人對梁良口中的預言開始深信不疑。

這個時候梁良如同鬼魅般再度跳出來煽動人心...。

官府再次出動,他又離奇地消失了。

唯有他煽動人心的言論,就跟他人一樣死纏爛打,開始在兩林百姓私底下流傳開了。

百姓們開始流傳兩林不被上天眷顧,女帝哪怕再重視他們兩林地區,也違背不了天意,甚至有大膽的人直接說是因為天子是女子,才會讓他們地區遭遇大禍。

這個言論一度在兩林地區傳開,當天傳開,其他地方沒引起軒然大波,倒是江淮的城門開始主動排查,但凡是兩林地區的百姓一律不放行。

城裏的百姓都拒絕詆毀陛下的這些兩林人。

而江淮地區的兩林人頓時為此言論感到慚愧起來,能進城的兩林人多數是讀過書的,他們很清楚兩林地區為什麽很容易被一些流言蜚語給煽動?都是因為他們世代都是窮苦人家出身,沒讀過書,當地又是彪悍的民風,常常會因為一頓飯而打起來。

這樣的地方又窮又沒教養,誰都不會在那呆著。

於是兩林人開始在江淮地區有了鄉巴佬以外的外號,那就是反骨佬。意思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隨時隨地可能造反的地方。

這個蔑稱的外號頓時引起兩林人的不滿,於是一場地域歧視的雪球越滾越大,最後滾到,臨近江林江淮的一個村莊產生了大量的械鬥。

江淮人和江林人用鋤頭打起來了。

而且江淮人還沒打輸。這件事立即引起了沈元秋的注意,他發話到兩地的官府管好自己地區的百姓,否則,他就不客氣了。

煞神發話,兩地的百姓頓時平息了不少。

而江林地區的蝗蟲還需要解決,可江淮那邊卻拒絕救濟,搞起來了封閉式的賭氣。

這件事直接傳到容錚耳朵裏,就當下面的人以為陛下要指責他們了,結果陛下卻寫了一封書信,以一個故事的形式暗示了江林意林的祖上乃是從江淮出來的,哪怕年代已久,兩林都是江淮祖先地。

她還寫了江淮的歷史江淮的備軍,哪一戶人家沒有江林人,江淮人祖上哪一代人物沒有從兩林走出來的人。

這封信激醒了江淮的百姓,陛下這是在告訴他們,唇寒齒亡的道理。

兩林雖然窮但他們參軍後構成的兵力卻一直在保護江淮的安全,要不然當時十萬起義軍沒有他們在外圍抵擋,可以早就攻進城裏去了。

兩林百姓也在逐漸意識到,那個一直寫信的陛下,一直處處在外他們著想,而他們還是那麽輕易相信梁良的散播的謠言,實在該反省一下。

然後隨著江淮主動打起賑災通道後,朝廷批發下來的糧食,土豆也下來了,雖說土豆還是占主體,只不過這次土豆多了一個土豆粉,可以讓災民們充饑。

並且江淮地區有一個大戶人家主動聯系養雞場養鴨場,將十萬只雞鴨趕往江林,讓這些雞鴨能夠在土地上一定程度吃掉蝗蟲的卵,或者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