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振興燕國民生【二】(第4/6頁)

結果外渠人還很高興,在他們看來燕律管他們,是變相承認了他們的身份,因為哪國律管哪國人,並且所有人定今天為外渠春節。

少渠縣令聽說此事就吐槽了這些外渠人的不要臉,盡會占便宜。

只不過後來少渠縣令收到外渠區以進貢的方式給大燕繳稅時,他的嘴臉又變得和藹可親起來了。當縣令當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是一個人才了。

外渠的成立,邊境六成少民民心所向大燕種種肉眼發生的事件,讓輿國衛國對此不敢相信。

往年那麽好用的一張邊境牌,現在居然不起作用了。

一起輿國和衛國常樂此不疲地利用少民滋擾燕國邊境,給燕國制造麻煩的手段,如今就這麽被一個燕渠省會輕易瓦解了。這讓輿國和衛國不得不不重視起來。

輿國和衛國畢竟是大國,朝廷當中都有不少有識之士,他們紛紛建議國主效仿燕國拉攏少民,否則再拖下去,少民民心都倒向了燕國。

到時候滋擾邊境會變成燕國的一張好牌,一張反過來拿著他們的牌打自己臉的王牌。

輿國和衛國立即下了令,直接承認少民為本國國民,同樣也收獲了剩下四成少民的民心。

這個消息傳到外渠和少渠時,不少少民進行過一次激烈的討論。

“輿國和衛國真是兩個不要臉的大國,早年對我們少民不好,現在看見大燕陛下慈悲心懷,他們那就紛紛效仿,依葫蘆畫瓢。”

“呸,輿國就是個不要臉的國家,早年就是輿國一直命令我們自家人打自家人,哪裏把我們當人看。”

“衛國也是一個德行,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以後我就是大燕的少民,我哪裏都不去。”

“起碼在大燕還算是人,去了衛國和輿國可能真的不是人。我早就受夠了。”

“別看衛國和輿國學我們陛下學的那麽快,其實還是有差別的。”

大家開始議論起輿國和衛國承認少民合法性,還不如大燕女帝來的真情實意,就比如大燕女帝允許少民進內陸做生意,並且承認少民為燕民身份。並且打通了省會,讓省會負責接連內陸燕民和少民的渠道,讓兩者互相來往,互惠互利。

可輿國和衛國只是承認了少民的身份,卻沒有立什麽大省會,哪怕還是有樣學樣立了個省會,其實跟村會差不多了,路又難走,壓根不起什麽作用。

不像燕渠省會立在平地大中心,並且他們大燕女帝還有先見之明將他們聚集在一起貿易,消費,打通了物資通道。

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學會的,這是他們大燕女帝將她在鎮口城,甚至是南鏡的管理模式給搬過來的。

首當其沖的便是修路致富,然後立商會,收特區商稅。

他們大燕人早就學會跟上女帝的步伐,這是輿國和衛國永遠學不會的,因為輿國和衛國很多官員壓根就不屑與底層百姓溝通。

說起大燕這獨特的模式,正是所有大燕人為之自豪的地方。

然而正如少民們說的那樣,輿國和衛國雖然承認了少民不再是野人,也立了省會,可實施的輿國官員和衛國官員發現事情卻沒有那麽簡單。

這不是簡單承認了少民合法身份和立了省會那麽簡單,似乎還有其他的門道在裏面,他們暫時沒有發掘到真諦陷入了兩難當中。

於是,輿國和衛國兩國有先見之明的官員立即建議自己的國主向大燕學習,並且特立觀察團共同研究大燕模式。

然而兩國內部也是內鬥不止幾乎是大國的傳統了,這個觀察團引起了內部的爭執,一度讓兩國國主十分的頭疼。

這時還是輿國的大皇子當斷立斷,自己成立了觀察團學習大燕模式。

衛國也不甘落後,也開始力排眾議開始向大燕學習。

這件事傳到燕國,更引起無數燕民的自豪,自豪自己家的帝王是兩國永遠比不上的聖賢明君。

只不過百官們卻不這麽想了,他們擔心輿國和衛國學了他們大燕這個創收模式後,讓兩國致富反倒增強國力,所以引起不少官員的警惕,還有激起後遺症般的不安。

為此,容錚反而在朝堂上鼓勵大家要自信,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不會被輿國和衛國追上。

並且他們大燕要打造一條專屬於大燕管理模式的道路,這將是一條別國都無法復制的模式。

於是,容錚乘勢追擊,她成立了一個三年一小計劃,五年一大計劃,十年大基建計劃。並且還成立一年一度要開百官民生總結大會議,地點將會在新蓋的議政殿舉行!屆時即便是地方官員,六品七品都得參加會議,這可以對官員的思想加強有效的管理。

百官們眼下紛紛一頭熱了起來,經過上次江王的政變後,他們大多數人反而越來越認同容錚為帝。

眼下女帝還年輕他們起碼在三年內,女帝陛下為先帝守孝期間不必擔心子嗣問題,過後的事情過後再說吧。現在搞基建刺激經濟讓輿國和衛國無法超過他們大燕才是他們現在最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