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振興燕國民生【一】(第2/6頁)

更別說丞相之位已經形同虛設了,他們頭頂上的六部尚書就是直屬上司,六部之上是三太保,太傅太師太保三人,這三人直接對陛下的事務所負責。使得後方官員上報多了三個渠道,另外軍機閣也是另一個特殊的渠道。

讓現在的官員們感到上升空間沒之前那麽冗重了。

之前的尚書之位幾乎是父傳子,子傳孫,尤其是吏部戶部兵部,這三個地方從先文帝開始就已經是同一個家族的人擔任。

如今的陛下卻不允許再出現這種情況,她反而要擴大範圍篩選,就比如禮部的尚書剛告老還鄉,除了在禮部內選新任尚書,還得擴大在二品三品官員裏選。

由於大家都不敢按照以前的模綱繼續推選人,於是劃在名單裏的人都有機會。

只不過禮部尚書剛選,下一秒誰也不知道哪裏一個資歷老的官員忽然就被調上來了。而且還是被政敵貶去揚州的一名官員,姓林的,叫林願。

今年四十多歲,他曾經擔任過寺卿三個部門的左右侍郎,後來因為食古不化得罪政敵,被政敵抓住了機會給弄出京城去了。

現在林願為禮部尚書,百官們多數知道他的為人除了忠直古板點,人確實有能力,也就沒有異議。

可他們卻不知道,林願的兒子就是當今讀書人圈子中赫赫有名的才子,林殊。

而華太後的事情,容錚知道不能非但不能擱置,她還得馬上處理。

她人沒有過去而是命令太後可以在京城住下,等待她的召見。

華太後聽罷,她在京城的某處院子氣得砸東西,連跟隨她逃出來的人也見風使舵偷偷跑回來像新的上司獻媚,之後再也沒來她這裏了。

包括楊威聽說他的禦台所被陛下拆了,他當場暈倒了。現在楊威已經屬於編外人員,要不是他是楊家的子嗣,朝廷上也有長輩有意拉他一把,說不定他還真的要成為無名小卒了。

於是楊威也拋棄了華太後去向容錚效忠,容錚看在他是楊忠義的親侄子,又是個人才的份上,她允許楊威擔任...禦林軍城門校尉。

楊威被調去守京城大門去了。

這一波楊威實在是欲哭無淚起來,但他好歹保住了前途,至少城門校尉還有得繼續升,而且他守的是天子的京門,也不算是丟人。

同時謙王慕飛尉的冊封,仍舊是謙王並無兩樣,倒是他的領地變大了。

至於慕晉深留下來的其他孩子,容錚都睜只眼閉只眼封了個不大不小的王,然後將他們丟到皇政院和宗府就沒有再搭理了。

倒是她重視皇室後代的教育,特地擴大了國子監的教育,直接命令所有八歲以上的皇家子嗣,無論男女都得過來上學,並且他們的成績每季會當國家大事一樣上報陛下。

剛剛被修理完的皇族們,原本還在背地裏罵陛下無情翻臉不認人,後頭,陛下給了他們子女機會,允許他們先比其他人在起跑線站著,只要能讀好書能夠為大燕帶來貢獻的皇族後代仍舊是有機會被重用的。

這個就類似高考人才篩選。只不過現在只在皇族後代裏面進行篩選。

偌大的皇族就這樣開始被容錚管理起來,她警告他們要想保持榮華富貴得靠自己爭取,自己的後代爭取,而不是仗著皇族的身份坐吃山空,如此的話,她還不如一筆劃走這些吃幹飯的,將他們當要飯的打發出去。

現在她能破例給這些皇族們一個機會已經是非常寬容的舉動。

尤其是在容錚統計出皇族成員的人口,整整十八萬九千多人,其中很多人是沒本事卻在各個地方成為了黑勢力,每次聽見刑部尚書王首報告某某王子孫犯了什麽事,她都快忍不住將這批吃白飯的人打發走。

等處理的差不多後,大燕隨著凰臯陛下登位的一個月內,各地發生了不少從前未見的奇景。

原本幹旱的西北地區出奇地下了七天七夜的暴雨,下得幹旱地變成澇地,甚至原本阻礙前行的巖石山忽然就倒了三座,直接空出一條大路了。

讓原本三條朝陽道通鎮口城,現在變成四條了。

西北的百姓們傳的神神化化,直接將這個功勞認為是凰臯女皇陛下的登基乃是天意如此,女帝現在登位順應天意,所以老天爺就天降祥瑞來福澤大燕百姓了。

其實這三座山完全是因為燕軍到處亂炸沒有炸塌,倒是一場暴雨在爆炸留下的痕跡上加大了隱患才導致三座巖石山倒塌的。

還有十三地八城這個地方,由於遭受了戰亂,無數人曾經流離失所找不見親人。

凰臯女皇陛下就命令當地兩個文武總督建立認親所,由官服協調各地勢力的人找尋親人,並且找到的人可以獲得官府紅旗作為感激。

現在但凡能和官府掛上鉤,哪怕不賺錢也能獲得不少聲望,這正好戳中當地鄉紳下懷。所以就有了各道勢力的齊心出力,將十三城八地的失蹤家庭通通確認一邊,然後他們一個月內就找返了一萬人,原本登記已經死亡的百姓突然又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