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新帝新政策(第2/5頁)

容錚只是稍微平衡一下文武官之間的差異和官職歧視,百官們就從沈元秋那件事跳出來對此事表達有異議。然後奏折就上來一大波,通通讓容錚掃到垃圾桶去了。

歡公公就屁顛屁顛地拿著垃圾桶去焚燒爐燒了。反正陛下不想看見,他也眼不見為凈省得自己也麻煩。

再之後,趙瀘將聖旨傳到了孟如軍,他也相信孟如軍不會像沈元秋那麽沖動。

而沈元秋自趙瀘回京,他就被太後接了回去,這一去有幾天沒見人了,趙瀘暫時也不想見這個屠夫。

其實他的心情非常復雜,他回京那麽幾天,明顯發現朝廷局勢和後宮權勢滔天的那位逐漸在拉開距離,而這份距離還是新帝刻意有意無意地保留的。

為此太後那邊也十分著急,太後似乎急著新帝在表態什麽。

更奇怪的是江王勢力,直接裝聾作啞看起來像沒有任何動靜,但他趙瀘完全不信江王的狼子野心灰就此罷休。

先帝未去的時候,他就咄咄逼人,更是聯合太後推翻了先帝的正統性。

如今,江王也未必支持新帝繼位。總之陛下仍舊在的任重道遠路上。

鎮口城如今又開始投入建設,只不過有一塊地方被孟如軍特地圈了起來,不準任何人靠近,尤其是平民百姓避免刺激到這些百姓。

孟如軍現在接替了趙瀘,他開始負責和河間譚西知府聯系,他按照新帝的吩咐給戰俘三千人的夥食標準,很快太醫下來的時候,還會為這些俘虜診斷。

第一天很多人俘虜都要死要活的,失去了鬥志,精神也幾乎崩潰,很多俘虜以為自己馬上要被燕人虐待而死,倒不如在戰場上隨著宋將軍一起戰死。

然而第二天孟如軍帶人堅持不懈地在西北山區搜輿軍,還是搜到了十幾個漏網之魚,這批漏網之魚就是之前被沖散的輿軍將領。

這些將領到了俘虜營的時候,許多俘虜經過將領之口得知宋闖沒有死在燕軍的天拿命之下,反倒是被自己人踩死了。

這些將領們已經將宋闖的屍首埋在深山裏,他們怕燕人踐踏將軍的屍體。這些人對宋闖的忠誠令人刮目相看。

不少輿軍想起他們這五萬宋家軍要不是跟隨了宋將軍,他們或許在輿國境內那個重文抑武的環境下受盡苦難,不但沒有飯吃,還得交糧交錢。

否則開除兵籍,而他們多數都是窮苦人家出身的,開除兵籍就意味著失去一半的糧食,如果當了兵只需要交一半糧食,剩下才勉強可以讓家裏人有口吃的活著。

這是很多輿軍不得不被綁在兵籍上當兵的原因。

現在他們已經成為了俘虜,讓輿國大敗,連入侵大燕的計劃也泡湯了,估計大皇子和國主不會再理會他們了。

因為他們來的時候是五萬人,現在...只剩下三千人,並且群龍無首。即便幸運回去也不會安然無恙。

如今的輿軍大多數已經沒有鬥志,他們在見識到與燕軍戰力的茶具,早已經心生絕望。

這些俘虜現在被分的在二十處地方所關押,每日三餐會有人過來送飯。

要是表現良好的輿軍還可以主動接替派飯任務,孟如軍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他不用再擔心輿軍聚集在一起反襲。

他將這一批輿軍分散,都是看人行事,但凡有點主見的都會放在重營,而沒有抵抗之心,甚至主動有求生意志的他則是分配到副營先安排治病。

由於孟如軍的選定俘虜喜好過於明顯,所以不少俘虜為了能讓自己最後幾天過的舒服點,就選擇了低頭。

其他的輿軍看見自己的同胞居然跟燕人搖尾乞憐,他們紛紛辱罵這些人。

沒一會兒就讓孟如軍帶頭給鎮壓了,當然孟如軍沒打他們,而是克扣他們今天的紅燒肉。

這批輿軍表示非常不屑不就是一口紅燒肉嗎?誰沒吃過,誰稀罕,他們輿軍都是有骨氣的好男兒才不會因為幾塊紅燒肉而折服的。

然後午飯的時候,紅燒肉用盆裝過來的,還由燕軍親自推著板車過來的。

燕軍都聞著香味催垂涎三尺,更別說輿軍了,第一天在俘虜營根本啥也沒吃,燕軍也只給他們準備了稀飯。

本來以為第二天連稀飯都沒得吃燕軍以後也只會給他們一些潲水吃。

結果這第二天,看守他們的燕軍親口解釋說,他們餓了多久第一天不能吃太油膩的所以才給的稀飯。這第二天他們可以碰油腥。

很多輿軍還是覺得這是最後的晚餐,大家就開始拼命吃了起來,只有那些辱罵想鬥毆的人捧著一碗白飯被隔離在另一邊的營地。

他們聞著紅燒肉的香味就著飯下肚。

吃完正餐後,還有當地特產糖水喝,俘虜們也是喝的飛快,生怕自己錯過一頓。

然後是晚上吃的小麥加白米飯,還有五種青菜和一個炒雞蛋可以選,胃口大的人每道菜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