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太子愛民如子(第3/4頁)

“陛下您為何如此魯莽行事!”

“此舉如何跟前方陣亡的軍民交代!十三地八城百姓受的傷害又如何撫平!!”

“陛下,千萬不可,千萬不可答應啊!”

“開了這個口,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陛下啊——”一個王公大臣更是自己氣得暈過去了。

朝廷的老臣們紛紛痛心疾首起來,指責容錚不該這麽快下決定,至少得拖一拖!拖到能解決為止,這樣山民存活的機會就越大。輿軍的優勢就越少,可太子殿下偏偏那麽獨斷獨行。

其他官員則是認為這是無奈之舉,要保住山民只能如此了,他們心裏又在同情新帝上位就遇到這種事情,實在是晦氣。

而宋闖接到了協議書協定時,他痛快地笑了起來,笑燕豬心慈手軟會為了這幫螻蟻的山民做出妥協,同時他也不得不感慨燕國太子果然是大國之間最會收買人心的君主。

她寧願自己背負歷史罵名也不願意放棄山民,宋闖嘲諷地誇贊道:“大燕國太子慕容錚,果然是仁君,你果然是仁君也!”

“那本將軍就不客氣地對你出手了!”

隨即他就招手命令將領和手下士兵不能再對山區的山民進行滋擾,殺害,同時也不能再缺少人數,並且還得統計多少人報給燕國太子。

這樣的話,山民越多,太子讓步可能會越大,他宋闖在這次談判的機會也會越大。

於是燕國百姓們都知道太子殿下已經對敵軍妥協,要救山民,知道的百姓們紛紛感動太子殿下為國為民的仁德,而讀書人們則是紛紛嘆氣果然太子殿下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

本來可以拖的事情,緩兵之計明眼人都知道該怎麽用,為何太子殿下卻沒有這麽做?

這是讀書人不了解又矛盾的地方。

容錚則是在禦書房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開始頻繁和宋闖書信交流,甚至打算互相派出使者來協商。

可宋闖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打怕了,他直接拒絕派出使者交流,他要跟稚嫩的太子殿下首先交流,他認為自己是深謀老道的人,在攻心術方面他還是最擅長的。起碼他不至於輸給燕國太子這樣的年輕人。

宋闖自持自己在戰場上活學活用的心理戰術,他開始一步步對燕國太子進行試探,首先是服軟,然後第二封信是他手裏人質的底氣,之後是第三封,宋闖已經表現出自己的意求。

這三封信來回每次都得三天,這樣下去已經是第九天。

這九天內,所有人都在盼望著協議書,太子能少讓步別對不起死去的百姓。

而同時這九天裏,宋闖接到太子對山民們噓寒問暖,甚至要求山民不能再少一人,更希望山民們能吃一頓飽飯。糧食則由燕國出,只要宋闖信守承諾讓人將糧米都交給山民們,她則是會這三天內對宋闖的任何條件持向答應的態度。

宋闖要的就是太子的服軟,不就是一頓飯,如果一頓七萬人的飯可以讓太子做出最大的讓步讓他獲利,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於是,宋闖命人不帶武器去山區口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人送糧食?

結果,還真的也有不帶武器的燕軍出現,他們一個個咬牙切齒窩火地對著輿軍,輿軍清點了糧食後,大燕的糧食官就要求親自要看到這批米送進去,而且期間他們可以跟隨山民一起被輿軍釋放。

輿軍官聽罷,覺得他們有進沒出反倒對自己無害,於是,輿軍官請示宋闖此事。

宋闖大燕讓這一百人進來,反正一百人的戰力,又手無寸鐵,所以一百人不足掛齒。

等宋闖答應後,十車千石的米糧運往了山區,到了山區後,山區的百姓一個個早就面黃肌瘦了,他們當中被輿軍奴役時,聽說了外面的事情。

聽說是外面有他們大燕的太子殿下為了拯救他們,讓原本該勝利的仗吹黃了。

這讓山區不少山民們紛紛自責起來,自責自己拖後腿,為什麽不早點相信太子殿下的話下山跟著建設鎮口城,以後他們都是要搬出去住的!?

因為農民軍的事情,造成了不少山民的害怕,同時山民又因為太子拯救他們的善舉而感動。

這一次山民直接看見他們大燕的軍人。

山民們第一次像看見親人一樣感到溫暖,大家圍了上去,除了幾個人被輿軍嫌棄礙眼拖出去打了一頓回來,其他人則是從這百位糧食軍官口中聽到了。

他們是奉太子殿下的命令給他們送飽飯吃的,並且希望他們能活下來,不要絕望,因為太子殿下馬上要接他們回家了。

山民們聽後,這一次他們沒有再去質疑,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暗地裏落淚,因為在這個群狼環伺的地方,還能有朝廷的人記得救他們,並且還冒險過來給他們做飯。

山民們很難不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