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五條大魚上鉤(第2/4頁)

沈立林覺得這是一個天大的餡餅,太子交給他們,他們既不用分擔風險,也不用拿黃金作為擔保給國券保駕護航。

他便答應道:“太子殿下,金額公用權是為何意?”

容錚道:“收到的錢,你們可以暫時征收一半的金額,而相對的孤會墊一些黃金給你抵押一半,但你吏部也得向孤抵押一些東西作為保障。”

此話一出。

沈立林頓時警覺起來。

他小心地問道:“太子殿下想臣的吏部抵押一些什麽東西?吏部並沒有那麽多黃金,銀子也是公家的。”

容錚見他那麽緊張,她就說明道:“禦用的和公用的到底是不一樣的,你盡管放心,公用的孤全權作為擔保,與此同時,禦用的孤只負責一半的擔保風險。而剩下的風險自然是考驗吏部的抗壓能力,如果你們處理好,來年國券收入會不斷增加。甚至會壯大你們內庫的庫存。”

沈立林還是不放心容錚的承諾。他還在猶豫當中,但容錚沒有給他動搖的機會。

容錚乘勝追擊道:“剛剛收的價值三十萬的黃金,吏部可分得十萬,而十萬相對抵押的東西,便是吏部的公用房屋。”

“以固定資產來抵押,若是不負債,固定資產仍是你們的。”

“而相對的,吏部創收所得得填補進國券的投放,這就相當於預支金錢,有錢周轉後,再流進資金。”

沈立林越聽越覺得國券這背後的利益,和牽涉的方方面面是多麽遼闊,他的心也忍不住吊了起來,他也知道能夠有預支的金錢代表什麽,對一個將軍來說代表一場可能打贏的勝仗資金,對管理財政投入緩解壓力來說,相當於一件大工程的籌辦資金。

而打贏了自然會獲得更多的勝利果實來補充國券資金,而且還可能是其中一小部分占比,而大工程利國利民哪怕沒有回投,也有稅賦這筆收入慢慢補回投放資金,這完全是一筆隨意流動的資金,就是這樣一筆錢既可以做一件大事和無數件小事,又可以讓錢滾錢,利滾利。

隨即,沈立林當場就答應了:“吏部的房屋地契,擇日臣會親手送來,只不過這是公用的,不得投以私用。還請太子殿下親自監督。”

“你大可放心,公家的東西不會私用,而且吏部的房屋,也並不值這個錢。”容錚緩緩一笑,她安撫了沈立林的擔心:“你也盡管和手下的人說,國券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沈立林道:“臣遵旨。”

隨即沈立林拿了二千張沒有國券離開了。

黃禹是親自送這個冤大頭出去的,他看見主子的二千張國券推銷出去了,他高興的合不攏嘴巴。

“殿下,你才是世上最絕頂聰明的人,就算是沈家的老狐狸也逃不過您手裏漏出來的甜頭。”

容錚只是無奈笑了笑,她確實沒告訴沈立林,房屋抵押確實不值錢,但是吏部只能在那個地方辦公,確實也可以搬遷,但她此舉卻相當於掐住了吏部的致命七寸,人挪是活,但也是半死不活。

用了她的錢就要乖乖聽她的話,一旦加入了國券現有的規則裏,沈立林就跑不掉了。

畢竟國券一切解釋權歸東宮所有,若是吏部哪天還不上錢,她第一個要辦的就是沈立林。

如今沈立林是沒有意識到這一塊,國券的規則並不是為了官家而設的,她走的就不是大燕傳統的官制度,官辦官用。

她走的是禦用,公用,那就是她一個人用,得她分配給誰用,而其他官員是沒有傳統官僚制度的分配權。

國券的全部分配權都在她手裏,哪怕沈立林拿了再多的錢,他不過是一個用了國券基金的人,而不是真正的東家。

最多只算個消費最大的股東。

與此同時,沈立林拿下二千禦用中級國券離開東宮的事情,瞬間傳遍了整個六部。

吏部的官員則是擔憂背後的風險,但在看到一箱子的黃金作為庫存,他們又閉上嘴巴了。

而鄭錢聽說沈立林比他後來先到,他頓時有些不服氣了。剛好這個時候黃禹親自上門,交給了他一千中級國券,任由他發哪裏去。但是基礎價只有一百兩。

鄭錢拿了一千國券,官員們的禦用戶口定然是要存些錢進去的,有些人精明覺得不能讓自己的資產給太子全知道了,所以辦一點點就行了。

有些人則是把能存的錢都存進去,只剩下一些生活費。

就這麽把一千國券發下去了。

而沈立林這邊就有些慢了,他的二千中級國券人人都在搶,尤其是沈家族人有一千多人,已經發了一半下去了。還有外族二千多人,根本就不夠他發,於是,他就發起了競標選國券。

很快一上午過去了,二千中級國券發完,一張二百兩,他總共籌得了二十萬兩。這個數字讓他有些猶豫要不要交上去,但是不交又不適合,他畢竟拿了太子的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