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太子有心和無心?(第3/4頁)

一旦太子的商市計劃成功,那她一個人將富可敵國。

眼下如果不隨波逐流跟著太子一起發財,那才是十足的傻子。

其實容錚還沒有說的太詳細,可旁邊的趙思年卻知道,太子心裏很清楚調動商人就意味著調動了和商人利益相關的大人們。

大人們會借助太子這個集市計劃,趁機發一筆財,這也是太子為何沒有直接說的原因。

但趙思年覺得事情並沒有那麽的簡單,太子肯定還有後手,而她能擺在眼前的辦法,對她來說幾乎不算是辦法,她真正的目的其實還在最後。

如此一想,趙思年開始對容錚變得越來越上心,甚至猜測太子下一步會做什麽?

容錚也不負所望,她和大臣說道:“孤如今只有一個大概的計劃,具體計劃,還得請各位大人們幫忙制定每一個步驟,雖是一小摞地,但可作為農貿的試驗地,供大人們各自發揮。”

大臣們有很多沒有答應,但同樣沒有出口拒絕,尤其是五品的官員,他們很多都是跟商人打過交道的,商人很多難題都在運輸和交通方面。

尤其是集市,大燕很多集市是沒有整合過的,只要交錢就有個攤位能賣東西,根本不像太子說的那樣將所有商品放在一起,運往一個大市場去賣。

很多普通的商人就靠當地居民消費賺錢的。

而現在太子親自提供了一個有未來前景的地方拱商人做生意,只要這個政策一下,立馬就有很多人擠著頭下南鏡。

到時候,南鏡才真的是變成繁榮富庶的地區。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一場東風。

千秋拓特地拉著葛秋站出來,建議道:“不如就從運輸開始,太子殿下可有什麽人選?”

容錚道:“當地商人,可以通過官府復印蓋章的雇工合同來招攬人力,而凡是參與修路的商人可記下名單,待商道開通,可讓他們優先使用。”

“尤其是優先於官府。”

此話一出,在做當官的就有些不同意,商人唯利是圖,怎麽能將商道優先交給他們呢?官府也是可以雇傭的。

隨即就有人將官府也可以代替商給予方便,容錚拒絕了,並且告訴有這個想法的人不要違例了士農商的地位。尤其是官不參商。

然後她再折中加了一個交通稅,和管理商人稅,而百姓幫工規定月錢超過二錢半才可收稅。

容錚特地將這個可以承受風險的重擔交給了商人。

一場朝會下來,散朝後,很多官員還留在禦正殿討論這個打造農貿重鎮的農業經濟計劃,因為容錚只是提供了一個方向讓他們去部署。

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如此一來,無論計劃最後有沒有成功,那些參與進來的官員總會對這個計劃多上心幾分。

如果參與成功了,那就更好了。以後大家都會綁在一條船上,管你什麽保皇派還是太後派,你都是這個計劃的推動人。

容錚走出禦正殿那一刻,不少官員悄悄朝她作緝一下,然後他們才開始繼續討論。

而慕容祁則是直接去了明容宮,去見他母親去了。

路途中,趙思年一直跟在慕容祁身後提醒道:“太子殿下此舉必有來頭,若是成了,怕是不少官員會受她影響。”

“她之舉雖然是利國利民,但私欲心極強,我們不得不不妨。”

慕容祁有些無奈這位既是朋友,又是幕僚存在的人,他道:“皇兄只要是為國為民,我又何必防她,倒不如你給本王多想幾條出彩的建議,好讓本王在眾大臣面前出一次風頭。”

趙思年見王爺對他的話越來越聽不進去了。

他唯有嘆氣道:“王爺若是不想防,便不防,但功勞你必須抓著。”

慕容祁點點頭道:“該拿的功勞,本王不會讓給別人。”

兩人說著就到了明容宮。

而鄭皇後之前還在為兒子祈雨會被推上風頭浪尖而感到不安,後頭太子就跟他上了祭台,有了太子一起祈雨,她的兒子非但沒有被視為威脅,相反還獲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這讓鄭皇後松了口氣,後頭太子再監國,她卻對兒子的心慈手軟而感到擔憂了。

太子畢竟是他的對手,只要那孩子有心爭皇位,那他注定是太子的敵人。這讓鄭皇後又開始為別的事情為兒子操心了。

總之有操不完的心。

與此同時,容錚不在地方,一幫外戚大臣在討論如何自己穿插一腳,畢竟太子可是有調動商人積極性的人。

但是他們又不能讓太子伸手太長,於是,太子制定的農貿重鎮計劃,逐漸地被他們認為是他們要去做,要去爭一杯羹的地方。

同樣以葛秋為首的官員,他們認為沈家重利肯定不會放過農貿重鎮的計劃,如果他們反對,那以沈家為代表的外戚就會支持太子,打造那個農貿重鎮,到時候成功了,他們這些陛下的親信只能看著他們在那吃肉,他們連口湯都沒得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