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太子有心和無心?(第2/4頁)

此話一出頓時勾起了幾個司農部的官員的興趣。

好幾個人特地站出來,跟容錚說起了西北的民風習俗,甚至是他們那裏的地方歷史,原來以前也算是燕國太、祖、駐軍躲避的地方,算是太、祖、起家的地區之一了。

容錚靜靜地聽著等他們說完了。

一個姓劉的臣子忍不住站出來道:“不知太子殿下談起這些對不放糧振災有何益處?”

容錚瞥了他一眼,應對如流道:“西北百姓重情義,知恩報,但巧婦總有無米炊之憂,孤理解他們缺糧活不下去的處境。放糧之舉也是利國利民之舉,有大臣同意是為百姓著想,有大臣不同意也是為了百姓著想。”

她一語雙關地打了個專場,讓原本吵的不可開交的臣子紛紛都停下來聽她說,只希望太子不是在和稀泥當什麽和事佬,畢竟和事佬是最不容易當的。小心兩邊都翻船了。

就在大家等著太子繼續說下去。

容錚也沒有猶豫,她對著所有的王公大臣道:“太、祖、曾經贊譽過西北百姓的勇猛,也苦於西北環境的惡劣。西北百姓不願搬遷愛鄉心切,孤理解,大人們支持放糧同樣是好事,但反對放糧更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

此話一出,勾得很多大臣的好奇心,怎麽不放糧倒成為了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了?

要是從前他們肯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太子,甚至指責太子大言不慚,但太子的話明顯只說了一半,而且還有一半還在那慢吞吞地說。

讓他們不得不耐心起來。而言官們都豎起耳朵,等著太子出錯然後就一起使勁噴她。

然而,容錚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

她徐徐道:“當年西北山勢既保護了太、祖、不被前朝討伐,同時也阻礙了太、祖、出行。”

“孤之所以不贊同此時放糧,是與大家商量一個如何勸西北山區的百姓遷出惡劣的環境?以此來杜絕每年常有的幹旱和饑荒。”

看吧,太子果然是紙上談兵,言官們立即要行動了。

容錚又道:“鎮口城也許可以繼續擴建,多擴十縣,將山區可以耕地的地方保存,留作耕用。如果工程太麻煩也沒有關系,這是治本的辦法,總比放糧只救了燃眉之急要來的實在。”

她出口便是一個大工程。司農部覺得有理有據,可惜搬遷開發需要比放糧更多的錢財,怕是大人們肯定不會同意。

然後千秋拓便道:“太子殿下是不是還有話未說完?”

容錚道:“孤確實還有很多沒說完,只不過見各位大人想給孤指點迷津,不如先讓大臣們先說?”

於是,以葛秋代表的一方開始對容錚頻繁發起提問。

什麽說服民眾接受搬遷,土地劃分也是個問題,同時國庫本就不充盈,要如何去解決人力物力財力的事情?

每一個問題對他們來說都是個大問題。

這讓慕容祁聽得都頭大了,他都犯難了。

隨即,他悄悄看了眼太子,見她神情若定似乎早就胸有成竹一樣。

等葛秋他們問完了。

容錚統一作答道:“百姓自會選擇,如今我們只需要將發展生存的機會留給他們,他們自己就會主動下山。”

接著,容錚將自己首先開通鎮口城商道,由開城候暫時在那鎮守,為民保駕護航,這樣起碼商道通行了,自然就能得到發展。

而且西北產的一些小玉米,甘蔗,蘋果這些特產可以運往河間府。

這個時候河間府的地理優勢就突顯出來了,它就在北方各個區域的卡口,來自河間府的糧食會周轉到各地去。那裏是貿易區之一,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

這麽個大工程確實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在,但若是調動當地商人的話,起碼能解決一半的工程壓力,也能省一大筆錢。

於是,容錚提出了一個計劃,她道:“將鎮口城建設成農貿重鎮,負責西以上各個鄉村的集市的整合,並且每個村子分配一個档口,作為村子賣掉農作物的交易區。”

“而大量農作物就需要人運輸,到時候官府親批路條,讓其放行。一律將貨物運到河間府,河間府再往孤的南鏡輸送。”

最後孤的南鏡那句話,讓不少大臣的眼睛莫名一閃。送到南鏡意味什麽?

很多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在南鏡搞了一個什麽商市計劃,讓大燕不少商人趨之若鶩,進南鏡做生意。

幾乎一夜之間南鏡連窮人都變成了房東,可以依靠租金過日子。就連當地的丐幫們也拼命幹活就為了買塊地租給外來商人,他們也是賺的盆滿缽滿的。

而到了南鏡的農作物會怎麽樣,會通過南鏡地理優勢賣到各個資源匱乏的小國去,尤其是水果蔗糖什麽的,在那些小國都是稀罕物,跟金子一樣的價值。

至於小國的土地上又盛產各種礦,如果這個時候和小國們建立了生意,那將是一筆十分可觀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