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太子真正的目的(第3/4頁)

聽得趙瀘很想自閉了。

看來他這是躲不掉了,河間知府當著他所有士兵,整整兩千人的面前,將東西送到面前,他要是現在拒絕了,無疑是在開戰前動搖了軍心。

誰都清楚戰爭不怕失敗,而是怕打著打著糧草沒了,後方著火了。大本營被掏空了。

幕僚看著侯爺一臉無法拒絕的糾結的表情,他暗自竊喜起來。

看來他的紅包沒白收,同樣到時候侯爺也會因為糧草充足給他記一功,簡直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他可是從來沒見過有人主動給他錢,還主動為他爭功,而且那人似乎還不求回報,這天上掉下來的兩個餡餅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不知道這等兩全其美的好事以後他還能不能碰上了。

趙瀘只能收了糧食,然後請馬校尉進來喝杯茶,談了幾句,他再親自送馬校尉出鎮口。

以至於後來的馬校尉回到河間府告訴了譚西知府,他是怎麽被京城的王侯親自送到鎮口回河間府的,這讓譚西知府覺得臉上非常有光。

譚西知府再之後就忍不住贊太子殿下的妙招。

只不過,他有件事想不通,為什麽太子殿下要給開城候送糧食?這是要打持久戰仗的節奏。

太子殿下是不希望和農民叛軍起沖突?還是希望開城候將農民叛軍給耗死?這一點譚西知府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農民叛軍現在看起來有人組織,有人指揮,確實看起來也像那麽回事。

最重要的是朝廷不能開這個頭,也不能讓農民叛軍開這個頭,否則,日後大燕要是遇到點天災人禍,就會有人不斷效仿,並且肆意不顧後果莽目起義,到時候這世道才是真正的要亂了。

各地起兵禍是譚西知府生平最不願意見到的亂象。因為這不是一場可以決定天下□□的戰爭,而是以消耗人丁為主,秩序混亂不堪,沒有未來可言的兵禍。

將來苦的還是百姓。

與此同時,開城候將自己收到河間府的糧食由飛信先傳到了葛秋的手裏。

特殊飛鴿傳信只需要半天。其他普通人力物力至少需要三天。

葛秋瞧了信,他的眉頭也忍不住皺了起來。

怎麽太子偏偏在這個時候開始蠢蠢欲動?然後他仔細想想又覺得不對勁,也許太子早就出手了,從對景王開始動手,她其實早就介入了很多可預發的事件。

只是她從哪得知的消息?

這點就是葛秋想不通的原因。隨即他將此事壓下來了,他現在還不能告訴七皇子慕容祁,否則,按照慕容祁的性子,他會分散注意力然後連最後的優勢都發揮不出來。

對於這位九皇子,葛秋是看到了他身上有明君的潛質,他或許培養培養可以比陛下還要優秀。

只可惜的是,九皇子遇到眼下的局勢,早已經不是他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王爺能平定。甚至這還是連為官數十載的大臣都要三思而三思的局勢。

葛秋覺得不怪九皇子,他不是沒本事,只是生在剛開始要起動蕩的年代,要怪就怪那場雪災然後是旱災人禍和糧米缺失吧。

於是,葛秋暫時將信給壓了下來。

這會兒慕容祁正在和趙思年想辦法,如何安撫萬民血書的百姓們,然後趙思年建議找到那名星官司說服他,讓星官司協助他們熄滅民怒,然後他會親自沐浴凈身再為萬民祈雨。

這個決定得到慕容祁的強力實施,可惜半途中,就被皇族伯叔們以祖制為理由,說他不是嫡子,還有陛下尚在人世,哪輪得上嫡次子阻止他祈雨。

並且他們還堅持維護要陛下醒來後,讓陛下親自祈雨。

慕容祁覺得確實不符合規矩,他就打消了祈雨的念頭,但他還是親自說服了星官司,星官司代表一部分民意,他決定主動為慕容祁這份為民的誠懇幫他一個忙。

總算萬民血書暫時押了下來。

慕容祁處理了一件事感覺壓力少了不少,於是,他開始親筆寫信給趙瀘,希望他能將農民軍所有的訴求都寫上了,做成籍書上報,他要親自翻閱,盡量能動自己的權力替大家解決貪官汙吏迫害他們的案件,還他們一個遲來正義的公道。

不得不不說這一招極大地安撫了農民軍的情緒。

再加上趙瀘積極抓貪官汙吏,做出了行動,讓農民軍看到了以七皇子為首的朝廷,是關愛著他們的。

不過農民軍還是沒有答應解散軍隊,倒是暫時沒有主動攻擊的意思。

這個消息再度傳回京城時,剛好是釋放景王的那一天。

葛秋覺得任務少了,他抽空想起這件事,就要親自來接景王出巡察衛所。

結果,他剛到巡察衛所,就看見景王被常子龍押到了囚車裏,景王的嘴還被白布堵著,他面目呆滯,跟失了神一樣沒有反應。

葛秋見此,他頓時目瞪口呆地看著堂堂王爺被人隨便押到囚車,他急忙追過去指責常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