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葛秋老狐狸來談判(第2/3頁)

“公公年事已高,終日為皇室家事奔跑,十分辛苦,不如歡公公先去我巡察衛招待廳休息一下?”

歡公公聽罷他笑臉有些僵住了,太子殿下是要支開他,單獨和葛秋談。不過這件事畢竟是他主事,是陛下派他來的,自己走了是不是有點不好?

而葛秋則是對歡公公示意,讓他去招待廳休息,此事就交給他了。

歡公公頓時大喜,心說葛秋仗義。

隨即,他便欠了欠身隨著巡官司去了招待廳。

等歡公公走了,容錚同葛秋道:“公公畢竟年紀大了,還來回奔波,實在令孤不忍再讓他操勞。”

葛秋道:“太子殿下宅心仁厚,體恤宮監,實在令臣感動。為了避免公公過度操勞,微臣願意代勞之,為公公為聖上處理好景王這件事。”

“有葛大人這句話,孤就放心了。”容錚便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水,葛秋雙手接過杯子,他抿了一口。

兩人開始為景王的事情互相商談。

而從頭到尾,容錚個人都沒有表現對景王的不滿,只是在談論公事時,容錚便會用公事公辦,不容侵犯的口吻。

這讓葛秋第一步探尋了太子的底線。那就是秉公執法,就事論事。

葛秋暗地對太子有些刮目相看,對她持有原則辦事有著認同感,只不過,這股仿佛年輕人的沖勁,一頭的熱血到底還是在官場上沒有打磨好。

否則,太子殿下應該比傳聞中表現的更圓滑點。

否則,陛下也不會因為對太子殿下大意,而放了一些權力給她。

眼下,太子殿下抓住這部分權力,她就能撼動出不小的動靜,實在讓他不得不為之詫目。憑借太子的手段,她恐怕會將所有的事情擺在明面上去處理。

為了避免這種擺在明面上,脅迫眾人一起表態,而讓對手得逞。

葛秋便道:“景王犯事,自有皇室宗族處理,太子殿下在自己管轄的地方抓捕景王,公事公辦的行動,無可厚非,但微臣聽說您的人曾經對景王施以武力。”

容錚客氣笑道:“此言差矣,葛大人有所不知,景王由孤審問時,孤便三番兩次希望景王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他息事寧人。”說著她停頓下,有些嘆氣道:“可是皇叔非但不領情,還一味指責公堂之上的孤為晚輩,他先看孤是晚輩而非巡察指揮的身份,三言兩語之中自持長輩,挾令孤公私不分。”

“你說孤能夠為了親情,而違背職責,徇私枉法嗎!”

“至於武力,並非葛大人想那樣,是景王酒氣在身,再加上情緒激動而導致的痙攣,讓他一時不慎從椅子上摔了下來。如今孤已經安排房間派了太醫為他診斷,已無大礙。只是沒想到會讓人誤是孤故意為之,實在是孤沒有解釋清楚的過錯。”

此話一出,生生掐斷了葛秋接下來以親情牌來打交道商談的打算。

葛秋心想太子真的跟傳聞一樣巧舌如簧,能言善道。並且先將他之後打算給景王從輕而判給堵得死死的。

他如果開口畢竟是長輩,或者景王酒後失言為借口,或許已經不適合了。

畢竟太子殿下已經表達了,自己有意放人,並非是故意針對,他如果再說下去,豈不是要加深太子和景王的矛盾。

這下子就有些難辦了。

但葛秋畢竟是朝廷裏的老狐狸之一的代表,他非常圓滑避開了太子不想觸碰的區域,反而以退為進,道:“陛下得知景王行事糊塗,早已經勃然大怒,今日景王行差踏錯,差點釀成大禍,罪之過皆在他身。倘若太子殿下要治景王的罪,也是符合公道之舉。”

“於公於私,微臣都會站在太子殿下這邊,為無辜死去的平民主持公道。”

葛秋說著,容錚再給他倒了杯茶,葛秋端起來喝了口道:“只是太子殿下初進官場,卻不知水深人淺,公以公分並無大錯,私以為給予交待是必須按照律法處理,但臣恐殿下好心辦壞事,曾幾何時無數才俊在此栽倒,皆是一筆數不清的例子。”

“為使得太子殿下既能公事公辦,又不傷及叔侄感情,微臣鬥膽建議太子殿下將景王交由微臣處理。由微臣協同刑部尚書共同處理此事。”

話到此處,聽起來像是為了太子好,其實根本是在偷梁換柱,讓景王交到自己手上,一來他沒明確開口為景王求情,二來皆都是為皇室為太子著想的言論,聽起來合理又令人舒展。到時候景王到手自然就被他們釋放了。

然而葛秋似乎還有點在資歷上的傲慢,他自持自己為官數十載,早已經看透初進官場的年輕人是如何魯莽行事,又是如何得罪上官而被流放的。

正如他說的那樣數不勝數,但他卻沒想過,太子從來就是數不勝數之外的特例。

容錚為此,她滿帶微笑再度要給葛秋倒茶,發現一壺茶已經被葛秋喝盡了,而老狐狸則是對著她淡淡一笑,仿佛在告訴她,用茶拖延時間的小手段沒用,他也不急著上茅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