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兩樁大事一同來

同島津定義的“戲言”結束,忠右衛門打道回府。現在不需要接拾丸一道下班啦,因為拾丸已經六歲多,到了該讀書識字的年紀。

所以德川家定安排了一名名師,教導拾丸,學習文化。等年紀再長一些,便學習弓馬之道。而那名老師,就是咱們之前提到過的戶川安清。

也就是戰國時代,賣了宇喜多秀家的戶川逵安的後代,從三萬多石諸侯大名一路削到五百石旗本的那位。

戶川安清的書法由持明院基政傳授,這位也是筆墨傳家的公卿。多嘴說一句,此人系安政勤王八十八廷臣之一,時任正三位右兵衛督。

歷史上的戶川安清,也被德川家定選用,專門教授德川家茂文化知識的。現在拾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了,因為年紀尚小,也坐不住,每天學兩三個小時,點到為止。

嗐,德川家定比忠右衛門還關心孩子的教育呢。作為幕府的儲君,德川家定也希望拾丸未來起碼是個過得去的將軍,而非在幕府滑向深淵時,踩油門的那個人。

這剛走到城門口,就見到助六急匆匆往城裏走。一見到忠右衛門,助六就帶著幾分別扭的神情,拉著忠右衛門說話。

大夥兒都下值了,助六還趕著登城,不為了別的,是因為橫濱傳了兩個大消息到江戶。電報接收處那邊立刻又送到外國奉行並助六的手上,助六要麽是送給脅坂安宅,要麽就直接面呈將軍了。

外國傳來的消息,不能說大,但也不小。

第一件,對幕府而言,或許算是一樁好事。轟轟烈烈的印度反英人民民族大起義,遭到了英國殖民者的殘酷鎮壓。印度人民也體會了一把內外勢力聯合絞殺葛明進步勢力的滋味,整個起義已經走到了末期。

率兵在印度作戰的榎本武揚和土方歲三,由阿爾考克帶著,配合坎寧子爵,合圍章西城。就是章西女王所駐守的那座城鎮,因為英國蠻橫的沒收了章西女王養子的土邦領地,趁著全印度民眾爆發的反英熱情,章西女王號召舊部,入據章西城。

據說這位年僅二十三歲的女王,作戰時每每沖鋒在前,騎著一匹雪白的駿馬,揮舞刀劍。其英姿,為英印兩軍所銘記。

在英軍攻入章西城之後,她又背負著自己的養子,率領起義軍殺出一條血路,往瓜廖爾破圍出走。她本人確實是逃脫了,可是作為反英中心之一的章西城,也落入了英國人的手中。

至此北印度和中印度的主要反英勢力,大多數都被削平,殘余的起義軍,主要團聚在瓜廖爾等少數幾處。調集了數萬大軍的坎寧子爵,對瓜廖爾發起了總攻。

章西女王最終力戰不敵,為英軍擊敗,雖然忠心的侍衛護送她逃離了戰場,可是終因失血過多而身亡。

印度各處的大起義,基本被敉平!

眼下還在戰鬥的,無非就是部分殘余的遊擊部隊,以及少數的起義仆從軍。起義在事實上已經失敗了,不再具有撼動英國殖民政府在印度統治的實力。

所以幕府派往印度的傳習隊,也不會再出現什麽大的傷亡,可以分批次緩慢的撤回日本咯。最後能有多少人回到日本,眼下還是個未知數。但早一天結束,就能夠少死一天的人。

英國的貴族軍官老爺,又不把士兵的人命當人命的,逢戰多是盡驅軍兵猛攻。克裏米亞戰爭時,甚至發生一整個旅的騎兵,被命令向沙俄的炮兵陣地沖鋒,隨後遭遇全軍覆滅慘敗的事件。

根據回國的江川英敏的描述,那些英國本土的士兵,可能還好一些。像是傳習隊這一類的仆從軍和雇傭軍,英國老爺只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進身之階,用這些士兵的鮮血,為自己奪取功勛,染紅自己的頂子。

另外一件事,對幕府而言,就完全談不上什麽好消息了。在列強的武力威脅,以及外交訛詐之下,《天津條約》簽訂。

清國不僅僅同英法兩國簽訂了條約,還同俄國和美國也簽訂了條約。反正內容是什麽喪權辱國的東西,就不細說了。

只說英法聯軍本次的軍事行動,已經初見成效,想必這些列強此時應該心情非常的愉悅。或許正在準備,繼續撲倒清國的身上,大口的撕咬,擭取更多的利益。

想想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列強,實力真的強悍。英國一方面在全力鎮壓印度的反英起義,一方面還能在清國調集成千上萬的大軍,數十條戰艦,同清國作戰。

如此大規模的軍力遠程投送,英國的國力強悍如斯,根本就不是小小的德川幕府有什麽資格可以挑戰的。

據說僅僅是在印度平定起義,所消耗的軍費,就高達四千萬至五千萬英鎊。就和隔壁清國一年的財政總收入差不多了,比日本更是不知道多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