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教育體系須革新

今兒德川家定已經乏了,不能再議。所以島津定義的提議,暫且擱置,諸位回家去思考兩三天,等之後禦前下午茶會的時候,再行稟報。

散場回家,忠右衛門先和自己的叔叔松平齊民打招呼,人家輩分高,自然得尊重。然後又和久世廣周以及脅坂安宅道了兩聲回見,這才有空去看島津定義。

完全是鮮衣怒馬少年郎模樣的島津定義,臨走還站著和德川家定說了兩句閑話,德川家定還拍拍他,示意他好好幹。有他這個姐夫在,萬事萬安。

“又次郎方才的提議好極!”

忠右衛門和島津定義一道出城,在城內可沒有什麽諸侯行列和衛兵,就算你是一百零五萬石諸侯的前田齊泰,你也只能慢慢走出城。

突然感覺隔壁有什麽紫禁城騎馬,或者是宮內乘轎的賞賜,還挺好的。如果有年邁的大臣,能夠坐著二人擡,一路到宮殿外面再下來行走,可以省下不少力氣。忠右衛門現在當然不覺得有什麽,要是將來五六十了,還要在城內繞兩三公裏的路,還必須擡頭挺胸、姿勢端正的走路,真就有罪受咯。

“不敢不敢,只是一時所得而已,值不上殿下如此誇獎。”島津定義還年輕,被人誇了,心裏面肯定是個高興的。

他現在和忠右衛門政治地位上是相同的,都是老中。但是從他姐姐那裏論,忠右衛門是他姐夫的弟弟。從他爸爸那裏論,忠右衛門是他叔叔。這關系來回糾纏的太亂了,索性還是叫殿下完事。

畢竟稱呼忠右衛門是江戶川中將的話,就顯得過於生分。又沒有第三者在場,需要鄭重其事的叫人。

“以我之意,不光是諸國海軍合演,最好是再增設幾所學校,教育東西人才。務必使得諸藩勇銳之士,皆有所學。”忠右衛門走在島津定義前面。

“諸藩亦有藩校,鹿兒島聘請了數位法國教官,頗為得力。或許殿下之意是諸藩之藩校更立,才捷之士進入幕府學校就讀?”

島津定義的話多少帶著兩分試探,雖然忠右衛門的話是臨時起意所說,島津定義沒有什麽預案可以應對。但是不妨礙他試探忠右衛門的心意,了解話中是否有特殊含義。

“不不不,我意舉國一致,設立大中小學校。”忠右衛門多年前就有這個計劃。

在全國普及初等小學教育,不僅僅能夠提高國民素質,為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初級識字人力。還能夠解決超過四萬名武士的轉業安置問題。

大夥兒應該都能夠明白,一個文盲和一個上過五年或者六年小學的人,兩個人一道下流水線,上過小學的那個肯定上手更快,操作更加迅捷。

同樣的,招募炮灰步兵,大字不識一個的老農民,和上了小學的農家子弟相比,肯定是上過小學的更好。上過了學,就意味著能夠理解長官們更加豐富的命令,能夠了解各種軍規章程,學習更加復雜的槍械大炮操作。

不是後世裏有說,招募來一幫農民兵,因為都是文盲,甚至不辨左右。為了讓他們分清左右,大棍毒打,分布鞋草鞋,來回教育,花了好幾個月才讓這群文盲兵合格。

同樣的情況,換成學生兵呢?不需要多廢話了吧。

至於前頭說的下廠打螺絲,操作機器,服從管理,學習近代工廠內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顯然也是讀過書的更好一些。

絕大部分的人讀書,基本上也就停留在小學層面了。各藩的藩校,在忠右衛門的計劃中,就可以改立為中學校。在中學,就可以相應的培養學生的才學智慧,為他們選擇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

想去學軍事的,就去陸士海士。想去學技術的,就去神戶法國人辦得技術學校。想學醫學、外語、物理化學的,就去江戶大學。

一步一步的篩選人才,建立全國統一的人才學習和上升制度。真的有本事的,軍校畢業了能當軍官,大學畢業了能做文職,技校畢業了也能下廠做技術員。

如今日本的大環境,缺的就是人才,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有得是工作機會。幕府和諸藩派遣去歐洲留學的大學生,這會子都走上了各種重要崗位。

強如榎本武揚,已經帶著兵馬去印度作戰了。勝海舟把橫濱商船學校辦得紅紅火火,小栗忠順的長崎制鋼所也煉出了第一爐合格的鋼水。

他們在各行各業都發揮著自己的才智,為建設一個“嶄新”的幕府而努力著。

況且前頭也說了,建立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可以讓超過四萬名讀過書的武士,轉業成小學教師。讓他們去教教小孩子片假名什麽的,完全足夠了。

三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什麽的,顯然也不是什麽太大的難事。剩下來就是歷史社會課程,我們親愛的將軍様德川家定,小時候看小魚回遊的課文不是早就編寫好了嘛,直接往上搬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