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五零糟糠妻之子24(第5/6頁)

總之,林知言對林堂伯的打算一點都不看好。

林堂伯見林知言皺眉,心裏當即咯噔了一下,原本想要大幹一場的勁頭,不由散了不少。

林知言總不能明說自己知道三年後會有大旱,只說是自己認識的一位氣象學專家說的,接下來幾年的氣候可能會存在異常,大概率會出現旱災。

像果樹這種生長周期比較長的經濟作物,最好還是不要種為好。

聽說接下來幾年可能會有幹旱,林堂伯和坐在旁邊的老村長臉色頓時緊張起來。

要知道他們這一輩的人,都是經歷過十多年前那場波及了中原數省的大災的,當時可是餓死了不少人。

他們皖北的情況雖然不像豫省那麽嚴重,卻也受災不輕,那種饑餓感和絕望,至今還殘留在他們的記憶裏。

“真的假的?真的會出現大旱?要是真的話,那咱們還種什麽果樹啊,趁著年景好的時候,多種些能填飽肚子的糧食才對。”

這下子,林堂伯不僅果樹不想種了,連河畔那些在西瓜收完後種的蔬菜都想馬上換成糧食作物。

看著林堂伯和老村長憂心忡忡的模樣,林知言有些無奈,倒也不必如此風聲鶴唳,他們還有三年的準備時間呢。

再種個兩季經濟作物多賣些錢,也不耽擱什麽。

其實那幾年之所以問題會那麽嚴重,也並不全是幹旱的因素。

政策風氣的變化,再加上某些原因導致的大規模浪費,種種原因交錯下,才造成了那樣的惡果。

只是現在都是還沒發生的事,他也不好跟林堂伯和村長說。

多種些糧食總歸沒錯,只希望到時候風氣變化的時候,他們還能保持住頭腦的冷靜,不要盲目的跟風。

林堂伯他們雖然憂心,不過因為都是還沒影的事,為了不被當成是擾亂人心,他們並沒有對外多說,只壓在心裏,默默做起了準備工作。

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堂哥林大成也從縣裏趕了回來,在抱過兒子後,就跟林知言說起了縣裏農機廠招工的事。

農機廠這回招了不少人,給的福利比肥料廠還要好不少,引得肥料廠那邊都人心浮動。

要不是因為農機廠招收工人有學歷限制,恐怕不少肥料廠的工人都要生出心思。

林堂伯聽出林大成語氣裏的羨慕,瞪了他一眼,讓他安安分分的繼續待在肥料廠好好幹,可別得隴望蜀。

他那工作名額當初是沾了他堂弟的光才得來的,要是幹不好,丟的可是他堂弟的人。

林大成撓了撓頭,他也就是口頭上羨慕一下,可從沒有要去農機廠的心思。

“不過大柱被農機廠那邊給篩下了還是挺可惜的,因為他媽身上有汙點,審查不過關,哪怕他學歷符合,那邊都不收他。”

提起今天跟他一起從縣裏回來的林大柱,林大成就有些感慨。

就以大柱的學歷和為人,要是吳春花當初沒生出害長生的心思,只要等個一兩年,還愁進不了城當工人?!

現在縣裏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只要身家清白,勤勞肯幹,總能找到活兒幹。

如今就因為吳春花這個媽,大柱根本找不到別的出路。

不過林大成也只同情了下,裏外他還是分得清的。

雖說都是他隔房堂弟,可自家跟長生關系更好,總不能因著同情林大柱,就不顧長生的感受去關照他。

林知言其實並不怎麽介意這些,畢竟林大柱是林大柱,吳春花是吳春花。

當初要不是多虧了林大柱拿出那幾封信,他還不一定能把後媽送去勞改。

而且吳春花自從改造回來後,整個人就徹底安安分分下來,再不敢作妖,見了他恨不得繞墻走,老實的不得了。

林大柱他爸身體愈發差了,他奶年紀也越來越大,下頭還有幾個年幼的弟妹,真要是抓著吳春花的那點事不放,林大柱的日子只會越發艱難。

林堂伯拍了拍林知言的肩膀,對他的這份心胸很是高興。

他其實心裏也有些為難,林根生他們家日子在村子裏是最難的,只是因為顧忌長生,他就沒怎麽照顧他們家。

現在既然長生都不介意,他以後也能找機會照顧照顧大柱。

雖然大柱沒法去縣裏當工人,可在村子裏分配活計的時候,還是可以給他分個好活兒的。

一夜安眠,第二天早上,在堂伯家吃過早飯後,林知言就提著昨晚上收拾出來的那一摞機械類書籍,去了縣城。

在去學校看過鐘校長,陪著鐘校長說了會兒話後,林知言轉頭就去了孫之周家。

孫之周家離縣政府不遠,林知言到的時候,一家子正敲鑼打鼓的熱鬧,顯然是在給被農機廠錄取的周戈慶祝。

林知言被孫家人和周家人都當成了座上賓。

不管是孫之周這幾年在學校的進步,還是周戈能振作起來,都跟林知言有直接間接的關系,如何不讓兩家人心生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