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下放涼州

諸葛亮見劉琦一語道破天機,不由大為吃驚。

“陛下如何知曉的?”

劉琦樂道:“孔明,這是朕的都城,這雒陽城中發生的樁樁件件,都逃不過朕的眼睛……朕不說,不代表朕不知道。”

諸葛亮何等聰明,劉琦如此一說,他立刻就明白了。

孫策會見周瑜的事,劉琦一定早就知道。

說不定,孫策和周瑜會面之後,說過什麽劉琦也知道。

諸葛亮的心中多少有點緊張。

這個雒陽是劉琦的,這個天下是劉琦的,在這個屬於他的天地裏,他早就布好了如星空漫天般的耳目。

劉琦輕輕一笑:“怎麽,害怕了?”

“不,只是……”

“只是什麽?”

“只是震驚於陛下的手段。”

劉琦無奈地搖了搖頭:“這有什麽好震驚的,難道你覺得,天下所有的皇帝,只有朕有這樣的手段?先帝便沒有麽?如果先帝沒有這樣的手段,黨錮又是如何來的?”

諸葛亮心中暗嘆口氣。

天底下最能難揣摩的,就是帝王之心,特別還是這樣一位足矣稱得上是英明神武的帝王。

“陛下神威,實是令臣戰兢。”

劉琦呵呵一笑,不在這個話題上與他繼續說了。

“說說吧,周瑜對你說了什麽?”

“公瑾說了,孫策心中已有悔意,他希望陛下能夠看在孫策乃是一名良將的份上,委任其以軍職,讓他戴罪立功,孫郎驍勇,陛下若是能善用之,對於大漢而言,必是一匹千裏良駒。”

劉琦輕輕地擺弄著手中的筆,道:“這話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不過依你看來,這孫策到底是一匹千裏良駒,還是一頭隨時會反噬主人的餓狼?”

以諸葛亮的智慧,自然是能夠想到,劉琦不可能憑白說出此言,他一定是掌握了什麽證據,才敢這麽說的。

劉琦不是一個會輕易相信別人的人,但他也絕不會輕易冤枉一個人,這是諸葛亮對他的評價。

“敢問陛下,孫策之事究竟如何?”

劉琦很信任諸葛亮,於是他便把前因後果,包括士幹和士頌給他傳遞回來的消息,大致向諸葛亮敘述了一遍。

諸葛亮聽完之後,將前後的事情串聯在一起,有些恍然了。

“虧了陛下早就籌謀已定,不然此事倒是還頗為棘手。”

劉琦搖了搖頭,笑道:“不棘手,你以為袁譚和孫策已經聯合,但若是沒有朕在中間設計,沒有朕刻意從旁讓士家人攛掇,他們又豈會聯合到一塊去?有些人,你越是管他,他便是藏的越深,越不容易讓你抓住把柄,你把機會送到他面前去,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諸葛亮拱手施禮道:“陛下英明,臣拜服!”

說罷,卻見諸葛亮露出了猶豫之色。

“只是,周公瑾那邊……”

劉琦嘆了口氣,道:“當局者迷,朕不認為此事與公瑾有關系,孫策心中有鬼,但想來公瑾並不知情。”

聽劉琦這麽說,諸葛亮不由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說實話,他還是不願意讓劉琦懲罰周瑜的,畢竟周瑜現在作為諸葛亮的副手之一,能力極為出眾,讓諸葛亮異常欣賞。

隨著相處的時間愈長,諸葛亮愈加發現周瑜是一名文武雙全的能人,不論是提筆治國,還是上馬安天下,他都能做,而且比大部分人做的都好。

諸葛亮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從不妒忌他人,周瑜的能力讓諸葛亮感到欣喜,他也真心希望周瑜能夠跟他一樣,盡心竭力的效忠大漢朝。

“公瑾乃是聰慧之人,想不到這一次竟也未能識破孫策,看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諸葛亮長嘆道。

劉琦卻搖了搖頭,發表不同的見解:“他並不是未能識破,而是沒想識破,或者說,在他的內心深處,一直都是希望孫策能改變初衷的……關心則亂。”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

“你回去告訴公瑾,就說朕明日過幾日就會召孫策入宮,到時候自會敕封他官職,讓公瑾耐心等待消息就是了。”

諸葛亮拱手稱是。

……

次日,劉琦帶著荊武卒親自出宮,他以射獵為名出遊,實則卻是北上去迎劉琮。

兄弟二人見面,分外感動。

劉琮抓著劉琦的手,眼眸中似都要流出淚來。

“兄長,半載不見,兄長似是瘦了……看來是國事繁忙!”

劉琦被劉琮晃著手,似笑非笑地打量著他。

“仲璜,你倒是有些胖了,這臉上都出小酒坑了……看來這段日子,在鄴城過的不錯?”

劉琮的臉一下子就變紅了。

“兄長莫要拿我玩笑!”

“朕拿你玩笑?”劉琦似笑非笑地看著他:“知道朕為什麽特意來這裏迎你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