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代為稟明

幾日之後,袁譚終於離開了雒陽,向著他心心念念的鄴城回返了。

袁譚離開之後,士幹和士頌的任務就算是結束了,其實這兩個兄弟一直以來,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周旋在袁譚,士徽等人的身邊,完全是靠他們的父親士燮以及從父士壹的提醒。

而士燮和士壹之所以這麽做,毫無疑問是得到了劉琦的直接授意。

袁譚走了,士家暫時消停了,但有一個人心中卻泛起了波瀾。

這個人就是孫策。

孫策的秉性雖然固執激烈,但不能不承認的是,孫策確實有雄才。

論及真是本領,除了名聲之外,孫策其他的能耐都不在其父孫堅之下。

這一次袁譚跟孫策說的話,倒也真是說到了孫策的心坎裏。

他開始認真地思量了起來,自己是不是有些骨頭太硬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雖然劉琦當年將自己生擒過,但自己確實沒有必要一直跟他對著幹。

勾踐臥薪嘗膽,終滅夫差,人有的時候還真就得學會忍辱負重。

袁譚走了幾日之後,孫策便去拜訪周瑜。

自打上一次周瑜代表劉琦,勸降孫策未果之後,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一些隔閡,因而一直沒有私下裏再見過。

在這段時間裏,劉琦對於廬江周氏的人進行了一些調度和任命。

周瑜的父親是雒陽令周異,人已病逝,周瑜為周異嫡長子,其下還有三個弟弟。

這三個弟弟有兩個年幼,一個剛剛冠禮,剛剛冠禮的那個,被劉琦召入雒陽為羽林郎,而另外兩個弟弟,在廬江進入剛剛承建的官學,安排讀書參加鄉、省科舉。

而周瑜的從父周忠,昔日官職大漢太尉,乃是實打實的三公,他的親子周持和周伏,也被劉琦調往蜀中任郡吏,同時由劉琦親自主持,將周忠的一個小女兒,指給了郎中王粲為妻。

這來來回回的幾番操作之下,基本上就將廬江周氏和大漢朝廷捆綁在了一起。

而廬江周氏本就是兩世三公之門,其成就來源於大漢朝,在這種背景之下,身為家族中流砥柱的周瑜,為了家族的前途,則愈發的忠於劉琦,忠於朝廷。

宗法家族,理應如此。

雖然他心中還是惦記著孫策的安危,但為了周家大局,周瑜不得不刻意與孫策保持距離。

只因他知道,孫策與劉琦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停的。

如今孫策找上門來,周瑜的心中實在是有些猶豫。

不知道是該不該見孫策。

但也只是稍作猶豫,周瑜立刻決定去見孫策。

畢竟也是昔日的主從,更有兄弟之情,就算是如今因為志向不同,不得已而分道揚鑣,但若是因此連面都不見了,那他周瑜也未免太過不近人情了。

若果真如此做事,還算什麽大丈夫。

……

正廳之內,周瑜和孫策見了面。

“伯符,今日如何這麽閑,有空來找我?”周瑜拉著孫策坐下,親自為他倒茶。

孫策似乎有些猶豫,他面露為難之情,道:“今日來此,是專門向公瑾道歉的。”

周瑜給孫策倒茶的手一松,將一些茶水倒出了觴外。

他驚詫地看向孫策,似有些不敢相信地道:“給我道歉?”

孫策雙手環抱,鄭重的向著周瑜行禮道:“公瑾以金玉之言勸我,我卻不能體會賢弟苦心,一味固執,險些傷了我們兄弟之情,我思來想去,終歸是我太過執著,太過強勢了,故特來向公瑾道歉。”

周瑜半晌之後才緩過神來,他急忙放下水壺,沖著孫策還了一禮:“賢兄切莫如此,實在是折煞小弟了。”

兩人行禮完畢,各自起身,周瑜臉上的笑容明顯比一開始孫策入府時多了。

“伯符,你能夠想通此理,實在是讓我高興,以你的才華,陛下必然重用,日後南征北戰,為大漢朝開疆拓土,留名青史的蓋世名將必然有你的一個篇章,孫氏一族必將以你為榮!”

孫策卻搖了搖頭,道:“我並不在意此事,況且陛下已經知曉我不願出仕,我又何須再去多此一舉?我今日來此,只是想博得公瑾的原諒,只要賢弟原諒我了,則為兄這心便踏實了。”

周瑜聞言笑了笑,並沒有多說話。

他長籲口氣,道:“且不說這些了,伯符,我命人準備酒肉,你我兄弟好久沒共飲了,咱們今日同謀一醉如何?”

“如此甚好!”

……

周瑜與孫策見過面之後,兩人喝了一夜,喝的是酩酊大醉,仿佛找到了昔日在舒縣時的感覺。

次日,周瑜起床之後,便去尚書台上卯。

處理過公務之後,周瑜找到了尚書令諸葛亮,請他幫忙出面,去見劉琦,向劉琦舉薦孫策。

諸葛亮聽了周瑜的請求之後,頗有些驚詫,道:“關於孫伯符的事情,亮也是略知一二,聽聞當初陛下有意征召孫郎為將,但孫郎因為對陛下心中有怨念,故而不從,如今為何反讓令去向陛下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