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諸葛瑾的理想

陶商的話說的挺真誠,而且也很符合當下的形勢。

放眼烽煙四起的大漢朝,目下最為安泰的地方,也就是荊州,大批量的人口南遷,安居於楚,這事諸葛玄不是不知道。

相比於袁術的廬江郡,還是荊州這個世外桃源最適合安居了。

只是四年前,諸葛玄曾在荊州任劉表麾下屬吏,但他並沒有跟隨劉表幹多久,在初平二年就返回了徐州的的故鄉。

所以對於諸葛玄而言,他內心中也對劉表也有幾分歉疚之情。

如今又讓他回荊州為官,他也著實落不下這個面子。

但是今天,陶商卻代表劉琦,主動來給了他一個台階下,這讓諸葛玄的心中很是舒服,同時他心中對山陽劉氏父子的感激之情更甚。

當天,諸葛玄就留了陶商在自己的莊園中過夜。

晚上,安頓好了陶商,諸葛玄隨即讓人將他的從兄的三個兒子召到了自己的書房。

諸葛玄的從兄諸葛珪去世後,留下了三個兒子,老大諸葛瑾,現年二十一歲,老二諸葛亮現年十四歲,老三諸葛均,十歲。

三個孩子年歲都不大,卻都異常懂事明理,平日裏不但肯學用功,且還知書達理。

諸葛玄回瑯琊之後,除了主持家業之外,還一門心思的培養這三個侄子,特別是諸葛瑾和諸葛亮。

諸葛玄常對族中人言:“日後能揚我諸葛家之威名者,必瑾兒與亮兒也。”

三個孩子進了諸葛玄的書房,向他問安,隨後在諸葛玄的示意下,跪坐於書房的兩旁。

饒是一家之親,三個孩子在諸葛玄面前,也非常恭順,他們在諸葛玄面前從不踞坐,必須是挺直腰背的跪坐著。

諸葛玄隨即認真地將去荊州的事對他們說了一遍。

說完之後,諸葛玄問他們三人道:“去荊州的事,你們三人以為如何?”

說是問他們三個,但諸葛均此時年紀尚小,雖然比同齡人懂事,但對政治和家族上的事還涉獵不深,所以諸葛玄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還是諸葛瑾和諸葛亮。

諸葛瑾聽完之後,道:“荊州豐樂之土,太平之地,叔父又承蒙劉將軍看重,比起徐州四戰之地,實在是要強出太多……對於此事,瑾甚感贊同。”

諸葛玄滿意的點了點頭。

諸葛瑾已是加冠之年,為人老成持重,眼光深遠,頗為可信,他既同意了自己的意見,那想來此事無差。

諸葛瑾繼續道:“只是,我諸葛氏一家若要舉族而往,卻多少有些不妥,侄兒認為,叔父可帶兩位弟弟並族中親眷前往荊州……侄兒就不同叔父一起去南方了。”

這一反轉來的很是突然,把諸葛玄給弄愣了。

他疑惑道:“子瑜,你此言何意?難道你不想隨我們一同去荊州?”

諸葛瑾搖頭道:“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叔父可還記得潁川荀家?”

諸葛玄點了點頭,道:“自然知曉。”

“潁川荀氏,據侄兒所知,依舊有在本家賦閑不仕者,有在袁紹麾下者,有在劉琦麾下者,亦有在曹操麾下者,他們分散於天下各大勢力中,遊刃其間,家族策略既清楚又明晰。”

諸葛玄有點沒太明白諸葛瑾的話中之意。

“這與咱們家去荊州有何關系?”

就在這個時候,一旁的諸葛亮發聲了。

“叔父,兄長的意思是荊州雖好,但若是舉族入仕於南方,日後萬一山陽劉氏敗落了,我諸葛氏一門盡皆受其牽連,非明智之舉……兄長如今已是過了冠禮之年,不需和我們一起走,我們去荊州,兄長可往他處入仕,如此,日後萬一山陽劉氏落敗,我諸葛氏一門也有兄長在外可撐大局,不至於滿族都被其牽連。”

諸葛玄聞言,頓時恍然大悟。

他欣慰地看著諸葛瑾和諸葛亮,感慨道:“唉,真是後生可畏,你二人的見識,如今已是超過了叔父……叔父老了,想法過於簡單,比不上你們年輕人了……興旺咱諸葛氏一門的重任,日後就要交到你們手裏了。”

諸葛瑾和諸葛亮一同作揖應命。

諸葛玄問諸葛瑾道:“子瑜,如今天下諸雄之中,你想往何處投奔?”

諸葛瑾認真地思索了一下,道:“侄兒想往河北袁紹處,尋求發展。”

“袁紹……”諸葛玄默默地念叨了一下,道:“此言在理,當今天下,南有劉琦,北有袁紹,劉琦為宗室英傑,袁紹為門閥之首……他們兩個人分別代表著兩個不同的陣營,誰最後能夠壓過誰,叔父我也看不出來……如此,你我一南一北而行,卻也是好的,不論哪路日後得勢,咱們也都可以給諸葛家留一條後路。”

諸葛瑾道:“叔父明鑒。”

……

叔侄幾人詳談許久後,兄弟三人才離開了諸葛玄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