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小劇場

姜恒在整理學習筆記。

燈火頗亮,她就著光正在制作面料卡和色卡:凡是她手裏破開使用過的緞子,她都會讓人留出巴掌大的兩塊,用鎖邊法縫在厚度可觀的棉板紙,旁邊再用小字記錄下該衣料的產地、種類、年份、色彩。

然後一份按色系收納,一份按照衣料種類收納。以備將來對照來看。

感謝自己先把活頁冊弄了出來,分類歸納很容易。

此時姜恒邊寫下“元年,孤古絨(蘭絨),直隸總督府進貢,米白如意紋。”邊想起太後的話,說這並不是綿羊的毛料,而是西北的一種走山羊,取了它身上極細的內絨打線織的。

她再次摸了摸這種料子,手感特別像現代的羊絨衫,細膩軟滑,毛料輕薄而暖。

於是又在紙上寫下,西北(蘭州多產)走山羊。

秋雪在旁邊陪著她,看她耐心弄這些衣料殘片,就不免道:“主子,太後娘娘從到這兒獵苑上,就提過要行賽馬會,您不是也學了些騎馬嗎?咱們還帶了騎裝呢!”

姜恒依舊擺弄她的色卡,隨口說了句秋雪沒怎麽聽懂的話。

“我是策劃組的,策劃不下場。”

“他們男人成日哨鹿圍獵,咱們只坐在帳篷裏等著吃肉,也是太懶得些。妃嬪裏頭有不少會騎馬的,哀家想著,叫太監們趕些溫順的鹿羊來,咱們也跟前頭似的賽一賽馬拉一拉弓。哀家瞧著也高興。”

太後將熹妃和裕嬪叫來,正式說起賽馬會的時候,兩人都不意外。

熹妃帶著笑,半側身向上恭敬問太後:“若是娘娘有意熱鬧一二,不嫌臣妾們駑鈍,臣妾和裕嬪妹妹就安排去。”

太後對她笑道:“怎麽,難道你們不下場試試?”又對裕嬪道:“剛到獵苑時,你不還特意挑了一匹棗紅馬?”

裕嬪哪裏不知太後娘娘的意思,於是只是婉拒道:“娘娘這是高看臣妾了,這可是年輕妹妹們的場子。臣妾們是老胳膊老腿了,剛到這獵苑的時候還覺得新鮮,叫馴馬的仆婦牽了小馬過來,試著騎了半日,就腰酸背痛的,再不敢去了。”

太後又看了一眼在下頭坐著的姜恒,和顏道:“你陪了哀家這好幾日了,待賽馬這日,可要換了衣裳下去散散心。”

姜恒心道:您說我都陪了您好幾天了,大家彼此都熟悉了,怎麽還釣魚我呢。

熹妃和裕嬪聞言,都不約而同看自己的茶杯子,然後豎著耳朵聽姜恒的回答:太後娘娘這是虛晃一下子呢,不知道信貴人能不能反應過來?別被太後拘了幾天心裏燥了,就著急博恩寵,太後假意松手,就忙著跳出來。

只聽信貴人大大方方道:“臣妾騎術不佳,只好騎著馬溜達,跑馬實是不能的。且臣妾前些日子還扭了腳,也不怎麽敢上馬的。”

太後聞言,還惋惜了一句:“倒是可惜。”話音一轉:“既如此,你跟著熹妃和裕嬪去吧,也學學這宮裏設宴的規矩和調度,將來總用得上。”

熹妃裕嬪聞言都有些意外:太後娘娘這是……要培養信貴人管家做事?

三人一並應下。正要一同告退,烏雅嬤嬤又進來報科爾沁的大喇嘛來了,太後就先招手:“信貴人你先留下,大喇嘛來了,肯定又有新鮮故事。等他走了,你再尋熹妃她們去。”

太後自己不覺得,但熹妃和裕嬪在旁聽著,同樣是讓‘信貴人留下’,太後如今的話,帶著些熟稔和親切感,簡直像是留下個親戚家的晚輩女孩子吃果子聽戲文似的語氣。

姜恒聞言,也笑回道:“那臣妾先去拿那檀紋活頁冊來。”

太後給人家科爾沁的大喇嘛安了個任務:將草原上因果佛理奇聞異事搜羅點,說給她聽聽。而太後光聽不算還怕忘了,就要人記下來,說等回去再講給太妃們一起聽去。

太後自個兒眼神漸花,烏雅嬤嬤不怎麽會寫字,姜恒正好彌補這個空缺,天天負責記錄故事會。

姜恒聞言也樂淘淘留下:好哎,又有故事可以聽。

她也知道這大喇嘛必是虔誠人物不是專講故事的,但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蒙古精通佛理的高僧很多,不善言辭的只能變成默默無聞掃地僧。一般名聲在外的上師和喇嘛們,都通曉多族語言,賣相上佳又極會說話,傳起道理來一套一套的,姜恒也願意聽他們講逸聞軼事,比宮中的戲可好看多了。

於是熹妃和裕嬪先告退了出來。

剛走出太後圍帳的範圍,熹妃就覺得胳膊被人撞了一下,回頭就見裕嬪朝她拋小眼神。

“都說太後娘娘這些時候把信貴人留在身邊敲打,是防微杜漸的怕再出一個年貴妃,所以嚴秘盯著敲打著。可我瞧著,太後娘娘待信貴人可挺好。這怎麽回事啊?”

熹妃無語:兩人進王府時間差不多,雖一直有競爭關系不說多親密,但彼此還是了解對方性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