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3頁)

“難怪……”小田喃喃道,“難怪我們那邊有丞相祠堂,據說祠堂後面供奉的就是諸葛武侯的衣冠冢,旁邊還有一座寶鏡山,原來是這麽來的!那諸葛鏡,難道就在寶鏡山嗎?”

何疏搖搖頭:“到了近代,也不知道是誰把諸葛鏡的傳說泄露出去,正好英國人吞並緬甸之後,覬覦雲南礦產,就派人幾次三番過來尋釁找事,用劃定邊界的借口,暗中尋找諸葛鏡。英國人堅信,當年陪同武侯下葬的,除了諸葛鏡之外,肯定還有無數珍寶,這些珍寶哪怕帶回去一件,就像英國人從印度搶走的‘光之山’,後來變成英女王皇冠上的寶石一樣,這些殖民者覺得最後搜尋到的寶物,說不定也能成為他們的晉身之階。”

饒是知道自己所“夢見”的經歷,都是遙遠前世的事情了,前世的債怎麽都算不到今世頭上,蔣思因還是忍不住雙頰一陣陣臊熱。

他忍不住去看何疏,後者好像根本沒留意到他的心理掙紮,兀自在講述。

“為了找到諸葛鏡,英國人甚至想出離間佤族與中央的關系,想以收買或利誘的方式,讓當地人放他們自由搜尋,英國人以為,雲南當地少數民族,也跟印度一樣,各地多民族離心,利益各有訴求,很容易就達到目的,但他們沒想到,當地人的身份認同感居然很強,他們不僅承認中央政府,還不肯讓他們進山,雙方甚至發生武力沖突。”

“因為我們佤人最念恩情,武侯爺爺一千多年前給我們帶來的恩德,我們一直記著,武侯爺爺是漢人,是中原正統,佤人也就心向中央。”小田忍不住插口。

她對武侯的感情,也許是在場任何人都比不上的。

這來源於世世代代的血脈傳承,也來源於一千年前,那場武侯與佤族首領之間歃血為盟的誓約。

從此往後,風雨無阻,初心如故。

“所以英國人很焦慮,他們只能偷摸潛入,為此還差點被發現,不得不挾持人質一路穿行,最終,他們找到深山裏的武侯祠,也找到了諸葛鏡,驚動武侯留存在石像上的神魂。”

“這時他們團隊起了內訌,有人主張將諸葛鏡和一幹珍寶都就地瓜分,大家離開雲南之後就解散,有人則提出把所有東西都帶回去上交給大英政府,這期間,有人被打傷,帶著諸葛鏡連夜逃跑。”

說到這裏,何疏看了蔣思因一眼,意味深長。

蔣思因心頭一跳。

他感覺何疏這一眼,似乎看穿了自己的前世今生,甚至也看穿了連自己都無法預見的,冥冥之中某種命運的牽系。

“你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麽叫蔣思因嗎?”何疏忽然問道。

“我就是那個帶著諸葛鏡逃跑的人……”蔣思因沒有回答何疏的問題,反倒喃喃說道,“我被他們開槍打傷,落下懸崖,被一個女孩所救,與她相處幾天,我已經愛上她了,可我也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只能寄托於來世。我想贖罪,我想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不需要背負罪孽與愧疚,可以與她重新邂逅——”

蔣思因望向小田,後者若有所感,也對上他的視線。

“且思後事,謹記前因,所以我叫,蔣思因。”

何疏微微一笑。

“看來你們自己記起來了,這也算是你們的機緣。諸葛鏡被你藏起來之後,一百多年間都沒有人能找到,就連那幫英國人也無功而返。直到幾年前,約翰和你一樣,覺醒前世記憶,他在英國找了不少靈媒,都沒法解決他的問題,最後經人介紹,找到緬甸的查哈法師,而畢舍遮通過查哈法師得知他的事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鳩占鵲巢,霸占了約翰的軀殼,這才有了後面一系列的事情。”

小田訥訥道:“那個畢舍遮,要諸葛鏡幹什麽?”

何疏:“他真正想要的是陰間業鏡,但那東西就算是他,也很難得到,除非有人從陰間偷出來給他。我懷疑周判官對外勾結的對象裏,也有畢舍遮,但是周判官陰謀落敗,畢舍遮拿到業鏡的希望就更加渺茫,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仿造陰間三鏡的諸葛鏡。畢竟武侯驚才絕艷,諸葛鏡的威力絕不會小。”

“畢舍遮被封印數千年,剛剛接觸逃脫,力量不及原來的一半,諸葛鏡攝魂奪魄,有助於他盡快恢復力量。”廣寒也幫忙補充了問題答案。

至此,眾人許多疑惑,算是得到解答了。

何疏覺得自己休息夠了,勉強爬起身。

“接下來,就該把諸葛鏡找出來了。”

他與武侯神念交流,早就得到答案,此時毫不猶豫,繞向神像後面。

誰知氣力不濟,腳下一軟,何疏直接往前摔去,剛剛才營造起來的淡定高人形象頃刻瓦解。

前腰被某人的手臂橫生過來攔住,差點五體投地的姿勢及時被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