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3/3頁)

何疏沒有因為黃松的木訥反應就稍減耐心。

他在接受代理閻王職務之後就清楚,從他遇到黃松開始,料理評斷此人生平,幫他解開心結,也是職責所在的一部分。

黃松能預知鬼城坍塌,把他們帶到周判官面前,不是因為他被周判官收買了,而是因為此人有大功德,他自己也許沒有意識,但冥冥之中的確能感應一些因果變化,如果不是黃松把他們帶到周判官這裏,事情可能也不會那麽快得到解決,因與果互相影響,世間很多時間,本來就是互為因果的。

“有個叫衛仲達的人在翰林院為官,某日下了地府,判官讓陰差將他生前所作善惡分冊稱重,衛仲達發現自己作惡事的那一冊摞得厚厚一疊,卻很輕,善事那一冊比筷子還細,卻很重。衛仲達就很奇怪,問我平生雖然談不上大忠大善,但也不是壞人,普普通通,怎麽做的惡事會那麽多?”

“判官說,念頭不正,即刻生惡,犯與不犯,還是兩說。衛仲達就又問了,那既然這樣,我作的善事那麽少,為什麽分量反而那麽重呢?判官說,因為你曾上書天子,為了阻止天子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此為功德。衛仲達說,可我建議的,並沒有被皇帝采納。你知道判官怎麽回答他嗎?”

黃松微微一動,嘴唇不自覺張合。

“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

意思是,雖然朝廷最後沒有聽從衛仲達的建議,但他那一刻遞上奏折的念頭,正是毫無私心,為了天下黎民百姓。

《了凡四訓》不是學生讀物,但黃松作為優秀語文教師,平時為了充實自己,熟讀各種古文,當然也包括了這一本。

只是黃松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有人用這裏面的故事,來告訴他,他也是另一個衛仲達。

淚,從黃松眼中流了出來。

“我其實後悔的。”

“在知道我可能被校長陷害之後,我就後悔了,我抽了自己兩巴掌,後悔為什麽要多管閑事,這件事那麽多人知道,為什麽只有我一個人傻不愣登去舉報?我明明也可以裝成若無其事的,學校那邊已經把我提名省優秀教師了,只要我默不吭聲,這個榮譽就是十拿九穩的事了!”

黃松渾身顫抖,哭得不能自已。

“我悔死了!我恨我自己為什麽要去多此一舉!家裏人不相信我,老婆孩子都跟我鬧,說要離婚,要搬出去住,還有校長,那個學生,他們一步步把我逼上絕路,除了自殺,我真的沒有辦法去自證清白了!”

可如果再來一次——

“要是重來一次,我應該還是要寫那封實名舉報的,那畢竟、畢竟是一百多條人命啊!我不是英雄,可我沒法眼睜睜看著那些孩子去死,我本來是可以做點什麽的!別人不去做,那就只好,只好是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