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這筆錢哪出啊?(第2/3頁)

於是他又轉向劉青山:“還是青山辦法多,給出個主意吧。”

“咱們有大解放,就到周邊的縣城去買好了。”

劉青山知道,養豬的熱潮,肯定要持續好些年呢,所以養豬場還可以考慮擴大一下,同時還要增加一些母豬的占比。

他們豬場有三十多頭母豬,老母豬一年基本上就是兩窩羔,平均每窩按照十只豬崽算,還不夠自己豬場養的呢。

“對呀,明天去臨縣看看!”

車老板子一拍大腿,很受啟發,甚至還能舉一反三:“要是別的地方豬崽便宜,那幹脆咱們就多買點回來,倒騰豬崽子賣,反正有車!”

在劉青山的影響下,大家的膽子也大了,思路也更加開闊,這些都是無形中的轉變。

有了趕集的成功經驗,對這種事,大夥也都不再有什麽顧慮。

就連一貫擔心投機倒把的老支書,都表示支持,並且定了幾個人,成立個臨時抓豬小組,明天負責跟車,專門搞這件事。

看看人來齊了,張隊長咳嗽了一聲,就宣布開會。

第一件就是把種植水稻提上日程,安排了兩戶人家,把大棚整理出來,準備育水稻苗。

土地和人一樣,也是需要休息的,要重新翻一遍,補充肥料,空閑一段時間,然後再重新播種。

考慮到二彪子主導水稻的種植,所以選的這兩戶,一戶是二彪子家,一戶是他家的鄰居張撇子家,這樣也方便管理。

這兩家也都沒意見,一來種水稻是村裏的大事兒,二來合作社裏也給補助呢。

這事比較簡單,安排下去就完事。

第二件事,就是擴大塑料大棚的種植面積。

新棚子就不能放在村裏了,而是要在村外的大田裏直接修建。

管理上,也不能再采用一家一戶的方式,而是專門成立一個勞動組。

這裏面涉及到的事就比較多了,從征土地到人員安排,再到勞動力的具體分工,一樣一樣,都得安排明白。

等安排妥當之後,大頭忽然站起來說:“咱們的塑料大棚規模擴大,俺想起一個問題,肥料肯定不夠用。”

對呀,大夥恍然大悟,從去年的情況來看,豬場提供的肥料,頂多能供應村裏目前現有的這些大棚。

大夥兒都是種莊稼的行家,當然知道土地不能缺少肥力,所謂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絕對不是說說。

“大頭說得對,而且能把事情想到前頭兒,是塊伺候田地的好料。”

老支書吧嗒著小煙袋,嘴裏誇了兩句。

算起來,劉青山和大頭他們這些小年輕,算是村裏的第三代,叫老支書看到希望,所以很是欣慰。

不過問題該咋解決?

張杆子眨巴半天眼睛,嘴裏冒出來一句:“要不咱們還是多養豬吧?”

反正他現在是認準一條道,那就是:養豬養豬再養豬。

豬場的規模肯定要擴大,不過全靠豬糞的話,肯定也無法提供幾十畝大棚的需求。

大家七嘴八舌研究一陣子,覺得還得重新開辟糞源。

張大帥就朝張杆子指了指:“杆子啊,看來你還得重操舊業,當你的鐵勺大將軍嘍!”

想想張杆子趕著毛驢車掏糞的情景,大夥也都不覺莞爾。

不過沒有人嘲笑:好像張杆子的轉變,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不僅不會嘲笑,而且心裏都還有一股尊敬。

張杆子也不含糊:“幹就幹,俺又不是沒幹過,就是有點舍不得俺的那些弟兄們。”

他嘴裏的弟兄們,當然就是豬兄弟了。

看到大夥也沒啥好法子,劉青山決定說說自己的想法,他站起身,還沒等說話呢,周圍噼噼啪啪的,就有人拍起巴掌。

“青山啊,大夥早都等著你拿主意呢。”

張隊長笑呵呵地說出了人們的心聲。

搞得劉青山還有點怪不好意思的,先鞠了個躬,畢竟在場的,除了大頭之外,剩下的都是長輩,然後這才說道:

“俺的想法是,咱們要形成一個現代化的生態農業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養殖牲口,糞便肥田;田地裏種植飼料,喂養牲口,這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循環圈兒。”

這個很好理解,大夥都點頭表示明白,車老板子也聽出點意思:“青山,你的意思,還是要發展養殖業,多弄點造糞機器?”

大夥有點想笑,造糞機器可不是啥好話,是形容那些光知道吃不知道幹活的懶漢,比如幾個月前的張杆子之類。

但是現在的張杆子,已經擺脫了這個稱號,所以他一點也不在意,反倒接過話茬:

“造糞機器的話,除了豬,就是牛啦,那家夥,一個大牛糞拍子,就趕上老板子你拉好幾天的了。”

車老板子開始還認真聽呢,結果說著說著就不正經了,於是氣哼哼地還嘴道:“還夠你吃好幾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