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牛都去哪了?

對於大夥的反應,劉青山還是有些預料的。

這個時代,別說農民了,敢貸款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銀行都著急,上趕子找你貸款,而且利息還低得令人發指,甚至有幾年,還進行過大數額的無息貸款。

即便如此,受到觀念的影響,貸款者寥寥。

劉青山也不多勸,只是樂呵呵地說:“去年咱們貸款一萬塊,還不是幾個月就還上了。”

看到不少人點頭,他就繼續擺事實:“這一萬塊的貸款,咱們建大棚,修養豬場,大夥算算,這兩樣,給咱們夾皮溝賺了多少錢?”

車老板子是村會計,對此最為熟悉,脫口而出道:“大棚賺了九千八,豬場凈賺二萬四。”

“對呀,沒有這一萬塊的貸款,咱們能借雞生蛋,賺來這三萬多塊嗎?”

劉青山繼續笑著反問一句。

屋子裏的人,雖然也都知道這個數目,但還是被震住了:他們還真沒算過這筆賬。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好像貸款這件事,也沒有那麽可怕呀?

一時間,大夥都不說話,隊部屋裏靜悄悄的,只剩下粗重的喘氣。

好半天,老支書和張隊長對視一眼,一起點點頭,然後老支書問道:“青山,這次咱們準備貸多少錢?”

劉青山知道大夥是被說服了,事實擺在面前,大夥都嘗到甜頭,沒有理由拒絕。

於是笑道:“俺估摸著,怎麽也得五萬塊吧,既然養奶牛,養上十頭八頭也沒啥意思,怎麽也得百八十頭,才算小有規模。”

看到大夥還能挺住,沒有被這個數額給嚇到,他就繼續說道:

“我昨天去縣裏乳品廠,他們正好有一個項目,要扶持農戶養殖奶牛,能直接幫著聯系奶牛場,並且連貸款都直接幫忙辦理。”

“那敢情好!”

張隊長也面露喜色,他們當農民的,最怕出門求人辦事了。

不過隨即,他又臉上一垮:“這日子剛松快點,一下子就又拉了一屁股饑荒。”

“嘿嘿,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

張杆子倒是樂天派,還笑嘻嘻地跟張隊長逗悶子呢。

結果被張隊長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腳:“我看你是皮子癢了,趕緊去豬場幹活吧。”

“行,俺豬倌去也,不過要是養奶牛,還得選個牛倌兒。”

張杆子現在是以豬倌為榮,一邊往外走,還一邊幫著操心呢。

雖然沒養過奶牛,但是生產隊以前養牲口的張老蔫兒,那絕對是行家。

劉青山就把養奶牛的那本書交給他,張老蔫兒也稀罕八叉地翻了好半天,然後才說出一句話。

“俺不認識字兒呀。”

“不認字叫你小兒子讀給你聽。”

張隊長覺得有必要在隊部這邊建個閱覽室,沒事叫村民多加強學習,這一個個都是文盲的話,實在不像話。

而且養奶牛的事兒要是真成了,需要的人手可不少:放牛,喂牛,清理糞便,擠奶,哪樣都不輕巧。

到時候,肯定也要專門成立一個奶牛組的。

張老蔫兒別看不識字,但是喂養牲口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直接就提出來一個問題:“飼料咋解決?”

這邊有半年時間。都是沒有嫩草可供牲口食用,奶牛又不像那些幹活的牛馬,冬天吃點谷草,偶爾加點料就成。

奶牛這東西,你要是糊弄它,它真不給你產奶啊。

這個問題,劉青山其實剛才已經講到了,他準備詳細說說:

“老蔫兒叔,到時候,咱們弄青儲飼料,奶牛的粗飼料就有了,剩下的精飼料,咱們自己種的玉米黃豆啥的,就可以配制。”

“啥是青儲飼料?”

張老蔫兒一頭霧水,別人也都同樣如此。

別看他們種了半輩子的地,伺候半輩子的牛馬,但是青儲飼料,絕對頭一回聽說。

這個問題,早在王教授來夾皮溝過年的時候,劉青山就跟王爺爺探討過。

事實上,從五十年代開始,國家就陸續開展青儲飼料的研究和應用,主要就是在奶牛場使用。

王教授他們的農學院,就專門有這樣一個項目組,是從老毛子那邊,引進的玉米品種,秸稈產量,是普通籽粒玉米的一倍多。

只是因為老百姓不認,所以推廣起來很是艱難。

如果劉青山他們搞奶牛養殖的話,正好互利互惠。

按照王教授的說法:兩三畝地的玉米秸稈,制成青儲飼料,就可以足夠一頭高產奶牛全年的粗飼料,這筆賬,怎麽都合算。

劉青山跟大夥解釋完了,又拿出來一本書,遞給張老蔫兒,正是介紹青儲飼料的。

“怎麽又是書,看來俺這睜眼瞎,也要開始學文化嘍。”

張老蔫兒樂呵呵地把書捧在懷裏,越是不識字,越是對書本和知識心存敬畏。